隨著我國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車輛日益增多,交通運輸的經營管理和合理調度,車輛的指揮和安全管理已成為交通系統的一個重要問題。gps導航定位技術的出現給車輛、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導航定位提供了具體的實時的定位能力。用于交通系統的主要有:車輛gps定位與無線電通信系統相結合的指揮管理系統;應用gps差分技術的指揮管理系統。剛開始的gps計劃是在美國聯合計劃局的-下制定的,該方案將24顆放置在互成1200的三個軌道上。每個軌道上有8顆,地球-何一點均能觀測到6-9顆。這樣,粗碼精度可達100m,精碼精度為10m。
如果發送設備所發射的測距信號經過反射器的反射或轉發,又返回到發送點,為其接收設備所接收,進而測得測距信號所經歷的距離。這種發送和接收測距信號位于同一個地方的測距原理,稱為主動測距。用它所測得的站星距離和已知的在軌位置,也可推算出用戶現時的三維位置。這種基于主動測距原理的定位,稱為主動定位。
gps定位系統采用多星高軌測距體制,以距離作為基本觀測量,通過對4顆同時進行偽距測量,即可推算出-的位置。由于測距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即定位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故可用于動態用戶;
定位系統一般主要是指gps,盡管俄羅斯、歐洲及中國也紛紛建立自身的定位系統,但就技術而言,美國建立的gps技術處于--。本節所指的定位系統應用主要依據是gps的應用,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其他定位系統也將發揮自身的作用,同樣也能實現相應領域的應用。gps屬于被動式導航系統,在被動式測距系統中,汽車gps有回收的嗎,用戶天線只需要接收來自這些導航定位信號,從而就可測得用戶天線至星的距離或距離差。這種發送測距信號和接收測距信號分別位居兩個不同地方的測距方式,稱為被動測距。
gps是指利用gps,向各地全天候、實時性地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等信息的一種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gps的前身是1958年美-方研制的一種子午儀( transit)定位系統,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用5-6顆組成的星網工作,每天繞過地球13圈,并且無法給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盡如人意。定位系統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地面監控部分和用戶部分。gps可連續向用戶播發用于進行導航定位的測距信號和導航電文,并接收來自地面監控系統的各種信息和命令以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轉。
gps的基本功能是:接收并存儲來自地面控制系統的導航電文;在原子鐘的控制下自動生成測距碼和載波;并將測距碼和導航電文調制在載波上播發給用戶;按照地面控制系統的命令調整軌道,調整星鐘,修復故障或啟用備用件以維護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不同型號的的外形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