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更換毛細管:如果采用上述方法無法將毛細管中的臟物沖出,則可連同低壓管一起更換毛細管。先用氣焊將低壓管和毛細管一起從蒸發器銅鋁接頭上卸下,在拆卸和焊接時應先用濕棉紗將銅鋁接頭包住以防高溫燒壞鋁管。
更換毛細管應進行流量測定,毛細管出口先不與蒸發器入口焊接,在壓縮機的吸排氣進出口分別裝修理閥和壓力表,壓縮機運轉后,空氣從低壓修理閥吸入,待吸入壓力與外界---壓相等時,高壓表的指示壓力應穩定在1~1.2mpa。如壓力超過,說明流量過小,可截去一段毛細管,直至壓力合適為止。如壓力過低,說明流量過大,可將毛細管多盤幾圈以加大毛細管的阻力,殼管式冷凝器生產廠家,或更換一根毛細管,待壓力合適后將毛細管與蒸發器的進口管焊接。
在焊接新毛細管時,應使插入銅鋁接頭內的長度約為4~5cm,以免焊堵。毛細管與干燥過濾器焊接時其插入長度以2.5cm為宜,如果毛細管插入干燥過濾器過多,離濾網太近,微小的分子篩顆粒就會進入毛細管將其堵塞。若毛細管插入過少,焊接時的雜質和分子篩顆粒便會進入毛細管,直接堵塞毛細管通道。因此毛細管插入過濾器,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堵塞的危險。圖6—11所示為毛細管與干燥過濾器連接位置。
(三)關鍵控制點
1、閥體:內部泄露量、動作壓力差、動作壓力差、動作電壓、換向的靈活性;
2、電磁線圈:溫升、絕緣電阻、電氣強度、線圈匝間絕緣
(四)常見問題分析
1、內部泄露量超標:主要是主滑閥與主閥座配合不夠緊密所致;
2、換向過程中的產生異音:
a、在四通閥的換向過程中,電磁部的流體處于液體與氣體混合狀態,形成間歇的背壓,活塞移動發生了振動,伴隨發出“咕、咕”音;
b、當活塞和主滑閥的換向速度慢時,容易受到流體的影響,伴隨振動發生換向音;
c、換向時,壓力高則摩擦力大,主滑閥的振動而發出換向音;
d、換向時,尼龍主滑閥與黃銅閥座之間滑動摩擦而產生的異音。
3、四通閥換向---(串氣)
a、系統原因:四通閥換向的基本條件是活塞兩端的壓力差必須大于摩擦力,否則,四通閥將不會換向,殼管式冷凝器型號,換向所需的低動作壓力差是靠系統的流量來---。四通閥左右活塞腔的壓力差大于摩擦力時,四通閥開始換向。當主滑閥運動到中間位置時,四通閥的esc三條接管相互導通,壓縮機排出的冷媒從四通閥的d接管直接經ec接管流向s接管(壓縮機的回氣管)使壓力差瞬間下降,形成瞬間的串氣狀態。若壓縮機的排氣量大于四通閥的中間流量,便可以建立足夠的換向壓力差是四通閥換向---。相反,如壓縮機的排氣量小于四通閥的中間流量,則四通閥換向所需的低動作壓力差便不能建立,四通閥不能繼續換向而停在中間的位置,干式殼管式冷凝器,形成串氣。
b、閥體結構:活塞與閥體配合不夠和滑塊與腔體有間隙,密封性能不好導致串氣。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機組都是按照以下思路構造:冷凍油與制冷劑混合,利用油分離器將機組冷凍油與制冷劑分離,再使制冷劑經過滿液式蒸發器回到壓縮機。這種機型制冷效果好,推廣度較大,但是其運行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容易“跑油”,即當冷卻水溫偏低時,殼管式冷凝器,排氣過---不高,從而油與制冷劑分離不完全,混合物進入熱交換器后導致機組低壓偏低,更有甚者會導致膨脹閥堵塞造成機組無法啟動。
故障現象如下:
1、油分離器里面看不到任何油的蹤影,此刻油并沒有在冷凝器內匯集,而是通過了膨脹閥進入到蒸發器內,油會粘到蒸發器換熱銅管上面,使蒸發器的蒸發效果不好,造成蒸發器內壓力偏低,同時使壓縮機的吸氣過---很低乃至直接將制冷劑液體吸入,和時壓縮機排溫很低,油與制冷劑依然無法分離,如此的循環會使所有的油都匯集在蒸發器內,壓縮機因為供油不足發出---噪音,甚至機組油分離器油位報警而停機。
2、油分離器里面看不到任何油的蹤影,所有的油都隨著排氣來到了冷凝器內,如果水溫持續偏低,那所有的油都會匯集到冷凝器內,并使膨脹閥發生油堵,蒸發器內由于供液量不足,壓力開始降低,一直到低壓報警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