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之季,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適度的上油、打蠟也是保持紅木光亮的辦法之一。因北方空氣干燥,建議注重上油通過油控制水分平衡;南方則相對應用打蠟通過打蠟封住水份和保持含水量平衡。
另外,新古典家具廠,家具的保養也要順應木性,家具如果使用得上了年頭,光澤就會逐漸散失,影響其美觀。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將等在日光下或爐邊烤軟,用使舊的皮鞋刷子反復劃蹭,這樣刷子上就布滿了很多微小的化開的蠟粒。然后用這把沾滿蠟粒的刷子在家具上反復地刷,這種方法叫“干抖蠟”。經過“干抖蠟”的處理,失去光澤的家具-“紅光滿面”。
上蠟要注意的是,要在完全清除灰塵之后進行,否則會形成蠟斑,或造成磨損產生刮痕。打蠟時,要掌握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原則,循序漸進,均勻上蠟。當然,新古典家具價位,理i想的還是到廠家去上蠟。
還有一種方法是燙蠟,將蠟抹在家具的表面,再用熱吹風機將蠟吹化成液體狀,用棕刷刷勻后,待其冷卻凝固,然后用木片或竹片將表面的浮蠟除去,后用棕刷和布“抖凈”、擦亮。這是比較也較有難度的方法,弄不好會將包漿搞“新”,不提倡業余者和新手貿然采用。
紅木家具那么貴,到底好在哪?經常有朋友在一起討論這樣的問題,但說法不一,有說是工藝、有說是文化....它們到底好在哪,判斷材-劣還需要全i面的視角,以下因素大抵可以作為甄別的標準
細膩度
所謂木材的細膩程度,通俗來說就是用手觸摸的感受。一直以來,棕眼小而少的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被人認為是木材中細膩程度i好的。
文化沉淀
在所有的紅木材料中,海南黃花梨是開發歷史悠久的木材,是明式家具的頂梁之柱。到了明代后期,紫檀開始大量使用,新古典風格家具,并逐漸成為清式家具的代表木材。大紅酸枝的使用,要推溯到清朝中后期。據資料-,在乾隆四十三年,即乾隆晚期,才作為-的紫檀與黃花梨替代物登上歷史舞臺。黃花梨和小葉紫檀的木性特征,也影響了明、清家具的風格;等到大紅酸枝出現,古典家具才真正走向民間,普及起來。從歷史文化沉淀的角度上來看,黃花梨與紫檀并架齊驅,大紅酸枝同樣深具豐富的文化積淀和-,但在文化影響上還是有所遜色。
誤區一:細木工板是實木板
細木工板又稱為大芯板,將原木切割成條,拼接成芯,外貼面材加工而成。因為主要材料都是實木的,所以很多銷售人員都會介紹說是板材,事實上大芯板一樣是含有膠粘劑的人造板材。
誤區二:三聚氫氨板就是中密度板
不少銷售人員在介紹產品時都會告訴你他們用的是三聚氫氨板,當消費者進一步詢問三聚氫氨板是什么板材時被告知:“三聚氫氨板就是中密度板!倍M者在銷售人員的誤導下,也普遍認為三聚氫氨板就是中密度板,反之,中密度板就是三聚氫氨板。事實上這種板材就是把印有色彩或仿木紋的紙,在三聚qing胺透明樹脂中浸泡之后,貼于基材表面熱壓成形。三聚qing氨樹脂固化后使貼-有較好的耐磨、耐劃等物理性能,并且有一定的耐明火性能。用這種材料做貼面的板材都叫三聚氫氨板,而基材就各不相同了,中密度板、刨花板等都可以做成三聚氫氨板。
誤區三:實木顆粒板是“新型產品”
由于一直以來因為未達到的中密度板、刨花板制成的板式家具造成了眾多室內污染案例,導致這兩種板材名聲都不太好,因此,許多銷售人員給這兩種板材起了新名字,誤導消費者。常見的稱呼是稱中密度板為微粒板,溫州新古典家具,稱刨花板為顆粒板。還有些銷售人員會把它們的前面加上“實木”二字,以表示其為天然、產品。有些銷售人員會說:“我們用的是我們公司開發的新產品,天然實木顆粒板,絕i對。”當消費者仔細追問實木顆粒板與實木的區別時,銷售人員含糊其詞,死不承認它們的真實i身份:“實木顆粒板就是實木的顆粒壓制的啊,與實木肯定是有區別,板式家具唄!但是,您看這價錢,一樣的東西,實木家具能這么便宜嗎?”如果消費者一路逛下來,碰到個七八家銷售人員都這么說,能不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