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量
3.2.1 雨水設計流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qs=qψf (3.2.1)
18
式中:qs-雨水設計流量l/s;
q-設計暴雨強度[l/(s·hm2
)];
ψ-徑流系數(shù);
f-匯水面積hm2
。
注:當有允許排入雨水管道的生產廢水排入雨水管道時,應將其水量計算在內。
3.2.2 徑流系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表 3.2.2-1 的規(guī)定取值,匯水面積的平均徑流
系數(shù)按地面種類加權平均計算;綜合徑流系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表 3.2.2-2 的規(guī)定
取值。
表 3.2.2-1 徑 流 系 數(shù)
地面種類 ψ
各種屋面、混凝土或瀝青路面 0.85~0.95
大塊石鋪砌路面或瀝青表面處理的碎石路面 0.55~0.65
級配碎石路面 0.40~0.50
干砌磚石或碎石路面 0.35~0.40
非鋪砌土路面 0.25~0.35
公園或綠地 0.10~0.20
表 3.2.2-2 綜合徑流系數(shù)
區(qū)域情況 ψ
城市建筑密集區(qū) 0.60~0.85
城市建筑較密集區(qū) 0.45~0.6
城市建筑稀疏區(qū) 0.20~0.45
3.2.3 設計暴雨強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n bt
pca
q )+(
)lg+1(167 = 1 (3.2.3)
式中:q-設計暴雨強度[l/(s·hm2
)];
t-降雨歷時min;
p-設計重現(xiàn)期a;
a1、c、n、b-參數(shù),根據(jù)統(tǒng)計方法進行計算確定。
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動雨量記錄的地區(qū),設計暴雨強度公式,可按本規(guī)范
附錄 a 的有關規(guī)定編制。
19
3.2.4 雨水管渠設計重現(xiàn)期,應根據(jù)匯水地區(qū)性質、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征
等因素確定。同一排水系統(tǒng)可采用同一重現(xiàn)期或不同重現(xiàn)期。重現(xiàn)期一般采
用 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區(qū)或短期積水即能引起較---后果的地區(qū),一
般采用 3~---,并應與道路設計協(xié)調。---重要地區(qū)和次要地區(qū)可酌情增減。
3.2.5 雨水管渠的降雨歷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t =t1 + mt2 (3.2.5)
式中:t-降雨歷時min;
t1-地面集水時間min,視距離長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鋪蓋情況而
定,一般采用 5~15 min;
m-折減系數(shù),暗管折減系數(shù) m=2,明渠折減系數(shù) m=1.2,在陡坡地
區(qū),暗管折減系數(shù) m=1.2~2;
t2-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min。
3.2.6 當雨水徑流量增大,排水管渠的輸送能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設雨
水調蓄池。
1 顏 色
管材內外層各自的顏色應均勻一致,外層一般為黑色,其他顏色可由供需雙方商定
2 外 觀
管材內外壁不允許有氣泡、凹陷、明顯的雜質和不規(guī)則波紋。管材的兩端應平整、與軸線垂直并位
于波谷區(qū)。管材波谷區(qū)內外壁應緊密熔接,不應出現(xiàn)脫開現(xiàn)象。
3 規(guī)格尺寸
管材用公稱外徑(dn/od外徑系列)表示尺寸,也可用公稱內徑(dn/id內徑系列)表示尺寸。
3. 1 長 度
管材有效長度 l一般為 6 m,其他長度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確定。
3.2 尺寸
a) 外徑系列管材的尺寸應符合表 3的要求,且承 口的嘴均內徑應不小于管材的嘴大平均
外徑
hdpe雙壁波紋管
設計水質
3.4.1 城鎮(zhèn)污水的設計水質應根據(jù)調查資料確定,或參照鄰近城鎮(zhèn)、類
似工業(yè)區(qū)和居住區(qū)的水質確定。無調查資料時,可按下列標準采用:
1 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可按每人每天 25~50g 計算;
2 生活污水的懸浮固體量可按每人每天 40~65g 計算;
3 生活污水的總氮量可按每人每天 5~11g 計算;
4 生活污水的總磷量可按每人每天 0.7~1.4g 計算;
5 工業(yè)廢水的設計水質,可參照類似工業(yè)的資料采用,不銹鋼波紋管,其五日生化需氧
量、懸浮固體量、總氮量和總磷量,金屬波紋管,可折合人口當量計算。
3.4.2 污水廠內生物處理構筑物進水的水溫宜為 10~37℃,ph 值宜為
6.5~9.5,營養(yǎng)組合比五日生化需氧量:氮:磷可為 100:5:1。有工業(yè)廢水進
入時,應考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