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劑的發展
1913年,化學家w. h. perkin,黃石阻燃劑, jr.研究了降低當時一種用途很廣的織物(flannelette)的可燃性問題,并提出,對阻燃織物的要求應當是---性、手感、安全、---及印染性。perkin對織物進行阻燃處理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以錫酸鈉和---銨的水溶液浸漬織物.再將織物熱處理,以使上述兩種化合物轉變成不溶的,而被認為是有效的限燃化合物。
將錫酸鋅、鉬酸鋅和硅酸鋅與硼酸鋅復合物用為鹵系阻燃劑的協效劑時,就提高某些塑料的ul94阻燃級別及cti值兩方面,均優于三氧化二銻。生成鹵化硼、鹵化鋅,抑制和捕獲游離的---,-阻燃劑,阻止燃燒連鎖反應;同時形成固相覆蓋層,隔絕周圍的氧氣,阻止火焰繼續燃燒并具有抑煙作用。在阻燃技術中,越來越多的廠家選擇協同阻燃,因為協同阻燃不是單純的去提高聚合物的阻燃效率。
由于氫氧---的表面極性大,與有機物相容性差,所以需要經過表面處理后才能作為有效的阻燃劑。目前,bdp阻燃劑,被成熟應用的就是鹵系化合物和三氧化二銻的協效阻燃系統,液體阻燃劑,但是在某些阻燃材料中,三氧化二銻也可以由氧化鐵、氧化鋅、硼酸鋅等來替代。 在423℃下失重達值,490℃下分解反應終止。從量熱法得知,其反應吸收大量熱能(44。8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