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b/t18403.1—2001,冷水機組的額定的工況為冷凍水進出水溫12℃/7℃,冷卻水進出水溫30℃/35℃。所以冷水機組在出廠時工況為冷凍水進出水溫12℃/7℃,冷卻水進出水溫30℃/35℃。
運行中,在滿足空調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應盡可能提高冷水出水溫度。一般情況下,蒸發溫度較冷水出水溫度低2℃~4℃。蒸發溫度則?刂圃3℃~5℃范圍內。過高的蒸發溫度往往難以達到所要求的空調效果,而過低的蒸發溫度,不但增加了機組的能量消耗,冷凝壓縮機組,又容易造成蒸發管道凍裂。
啟動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兩個水系統的循環建立起來以后,調節蒸發器和冷凝器進出口閥門的開度。
檢查冷凍水供水溫度:設定值是否合適,不合適可改設。
啟動前檢查:檢查電氣接頭的緊固性主回路、控制回路,至少要給油槽加熱24小時,使油槽溫度不能低于38度。
啟動前檢查:檢查機組各閥門狀態、水泵、壓力表、溫度計、過濾器等狀態。
啟動前檢查:檢查機組末端情況。檢查冷卻塔的情況。
啟動前檢查:先單獨開啟水系統的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查看水系統運行是否正常,-不夾帶氣體、-水系統的進出水壓降在要求范圍內。
一般情況下,蒸發溫度?刂圃3℃~5℃的范圍內,較冷凍水出水溫度低2℃~4℃。過高的蒸發溫度往往難以達到所要求的空調效果,而過低的蒸發溫度,不但增加冷水機組的能量消耗,冷凝壓縮機組廠,還容易造成蒸發管道凍裂。
蒸發溫度與冷凍水出水溫度之差隨蒸發器冷負荷的增減而分別增大或減小。在同樣負荷情況下,溫差增大則傳熱系數減小。此外,該溫度差大小還與傳熱面積有關,而且管內的污垢情況,管外潤滑油的積聚情況也有一定影響。為了減小溫差,冷凝壓縮機組廠家,增強傳熱效果,要定期清除蒸發器水管內的污垢,積極采取措施將潤滑油引回到油箱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