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機溫控系統組成原理
本文所述的烘干機是用來烘干紫菜等產品,完成存儲意圖的裝置。采用箱式結構,以熱輻射加熱為主,采用對流熱風循環。烘干機采用1 個烘干箱,6 個溫區,每個溫區的丈量和控制原理完全相同。烘干過程中,烘干箱內溫度的資料和控制規模為0-110℃,顯現精度為0.1℃,控制精度小于1℃。根據上述要求進行設計溫控系統,以滿意烘干機所有的溫度、精度。
本文設計的溫控系統硬件部分分為:單片機主控模塊、輸入輸出通道模塊、報警模塊等。硬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烘干機溫控系統由單片機為中心,與外部芯片擴展構成主控模塊。烘干箱的溫度由溫度傳感器檢測后,通過單片機內置的12 位a/d 轉化器轉化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采樣、濾波、標度轉化后,一方面將烘干箱內溫度由顯現器顯現,另一方面將該溫度值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取偏差值依照積分別離的pid 控制算法計算得輸出控制量。控制輸出量通過固態繼電器控制加熱管的加熱時間,從而調節溫度改變,使其趨向設定值,完成烘干機的溫度控制。
溫控系統設計硬件
烘干機電源電路
電源模塊是溫控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系統中各模塊供給穩定牢靠的作業電壓,---系統正常作業。本系統采用外部12v 直流電源供電,經處理轉化成3.3v 為單片機供電。烘干機設計分兩步,一:選用輸出電壓精度高,輸出電流大的模塊電源,將電壓從12v 轉化成5v;二:選用三端集成穩壓器將電壓從5v 轉化成3.3v。
烘干機樣機實驗
為了---烘出高的紅棗產品,必須做到有計劃地采收,依據烘干房的生產能力,分期采收,及時烘干,以免采收過多烘干不及時造成腐朽。棗果采收后,要依據棗的大小、成熟度進行分級,一起要把其中的漿爛果、傷果、枝和落葉等雜質清除去。把清洗后的棗果裝入烘盤內,再放入烘干房中的烘架上。在實驗初期,烘干機,按照無核小棗干燥特性的要求,烘干機溫度操控在38 ~ 48 ℃的范圍內,風機間歇運轉起到排濕和使干燥箱內溫度均勻的效果。
15 ∶ 00 以后,飼料烘干機,日照強度和環境溫度開端逐漸下降,而此時無核小棗干燥特性要求溫度又較高,烘干機需要循環熱泵輔佐升溫。在干燥后期,環境溫度下降到19 ℃,而干燥工藝要求的溫度接近65 ℃,烘干房內外存在著較大的溫差,這時的熱損失較大,在烘干房里加的巖棉夾芯板保溫層可有效地起到保溫效果。風機的2 個進風閥的開度和排濕拉窗開閉的和諧效果,有效地完成了烘干房內的溫、濕度操控。循環熱風由底部進入烘干房,---了房內溫度的一致性。因而,無需對各個托盤進行換位,房內各處干燥速度基本相同。
烘干機智能控制系統設計
由于太陽輻射不穩定,太陽能干燥設備烘干溫度隨太陽輻射值改變而改變,或者需要手動改變烘房內部溫度以適應當時干燥溫度。枸杞烘干過程中對溫度有---的要求,溫度過低會下降干燥速率,延長干燥時刻,豆角絲烘干機,烘干機溫度過高又會導致內部糖分液化隨水分搬遷滲出枸杞外表,使其外表發生糖分滲出而影響干燥。
烘干機在實驗中發現,家用烘干機,枸杞烘干應至少分為3 個溫度階段:在干燥初期選用40 ~ 45℃,目的是在避免枸杞表面發生滲糖現象的條件下盡可能快地干燥枸杞,階段約耗時22h; 在干燥中期選用50 ~ 55℃以進一步加速剩下水分搬遷,此階段約耗時22h;在干燥后期選用60 ~ 70℃,此階段枸杞水分含量已經很小,進步溫度才能夠促進其水分搬遷,且此時高溫烘干基本不會使枸杞發生糖分滲出現象,此階段直至干燥完畢。以此實驗數據為依據,在實驗室開展多種枸杞烘干工藝參數實驗,試驗得出醉優的烘干工藝,枸杞烘干過程分為5 個階段,每個階段所選用的溫度、相對濕度和烘干時刻各不相同,把各階段所需的溫度、相對濕度及時刻別離輸入溫濕度控制器,設備運行后控制器對烘干房內溫度和濕度別離進行監控。
烘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