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屑、竹屑等下腳料燒制成機制木炭來替代傳統木炭,不僅使昔日無人問津的竹木屑等下腳料變廢為寶,節約了木材,而且較好地解決了群眾冬季取暖問題。木炭的含灰量大約是3%一5%;柏油殘留物的分量大約占30%,其它剩余的即是固態碳―大約占65%一70%。進一步加熱就可以通過馭除和分解更多的焦油而增加固態碳含量。
若含水分<6%,原料轉化及粘度都較差,則成棒不結實;若含水分>;12%,則棒發軟易彎容易出現裂紋,密度小。原材料水分的檢測通過肉眼觀察比較困難,出口機制木炭廠家,通常用手感來進行粗略鑒別。首先我們用手摸正在工作的分離器外殼,其溫度讓手有燙的感覺;其次看剛出來的料顏色,要求發黃;后用手抓一把剛下來的料,用手掌使勁搓成團,再猛一放開,出口機制木炭公司,要求原料能夠全部散開。
組成成分不同:機制木炭主要由稻殼、花生殼、棉殼、玉米芯、玉米稈、高粱稈、豆稈、鋸末、木屑、刨花、松粒殼、椰子殼等一種或者多種材料符合而成。果木炭主要是以蘋果、梨木等果木燒制而成。制作原理不同:機制木炭是將含有木質的碎料,放入機器中擠壓加工成的炭質棒狀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燃料棒。果木炭是自然生長的果樹,經高溫碳化后制成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