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很多人都很喜歡飲用的茶類,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綠茶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也可以分為不同種類。本文小編就將給大家盤點其中的一種——炒青綠茶的特點和沖泡方式。
炒青綠茶因在制作過程中采用炒干的干燥方式而得名,其中又可以按照其形狀,分為長炒青、扁炒青、圓炒青三種,炒青茶葉的功效,長炒青條索緊結、圓炒青圓緊如珠、扁炒青光滑挺直。在扁炒青中,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西湖龍井了。
殺青殺青是形成綠-質的關鍵性技術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獲得綠茶應有的色、香、味;二是散發青草氣,發展茶香;三是蒸發一部分水分,使之變為柔軟,增強韌性,便于揉捻成形。鮮葉采來后,要放在地上攤涼2—3小時,然后進行殺青。殺青的原則一是“高溫殺青,先高后低”,使殺青鍋或滾筒的溫度達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壞酶的活性,然后適當降低溫度,使芽尖和葉緣不至被炒焦,影響綠-質,達到殺勻殺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殺青的其二原則是要掌握“老葉輕殺,嫩葉老殺”。所謂老殺,就是失水適當多些;所謂嫩殺,就是失水適當少些。因為嫩葉中酶的催化作用較強,含水量較高,所以要老殺,宜興炒青茶葉,如果嫩殺,則酶的活化未被破壞,以產生紅梗紅葉;殺青葉含水量過高,在揉捻時液汁易流失,加壓時易成糊狀,炒青茶葉價格多少,芽葉易斷碎。低級粗老葉則相反,應殺得嫩,粗老葉含水量少,纖維素含量較高,葉質粗硬,如殺青葉含水量少,揉捻時難以成形,加壓時也易斷碎。殺青葉適度的標志是: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無紅梗紅葉,手捏葉軟,略微粘手,嫩莖梗折不斷,緊捏葉子成團,稍有彈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
特點方法1·適當高溫,先高后低:炒青過程中,葉溫升高,酶促活動迅速增強,在酶的適宜活動溫度20-45度范圍內,溫度每升高10度,酶活動性增加一倍,有的資料認為:多酚氧化酶適宜溫度為52度,溫度升高到70度,炒青,酶鈍化和變性,85度左右,酶凝固破壞,為了制止茶青在炒青中迅速紅變,應在時間內把葉溫提高到70度以上,因而炒青應有一定的高溫,以白天看到鍋底或炒青機筒辟發白,晚間看到發紅,即可投葉。投葉后即聽到清脆和頻繁的“-、-”細胞爆裂聲。炒青鍋溫太低,葉子在鍋里或機筒中升溫慢,停留時間長,炒青葉容易產生不正常的紅變,紅葉紅梗,悶紅黃味俗稱地瓜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