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把這幾種施工方式的優劣做個對比:
水路走地:1.會破壞原有的防水層2.安全-比較大,因為水是往低處流的,漏水的地方不一定先流出水,只有當水漏到樓下給鄰居造成傷害時才會發現漏水,重新-需要敲磚、重新做防水,工程量-。
水路走頂:現在家庭裝修廚房、衛生間吊頂是少不了的,現在的吊頂一般都易拆裝。水管走頂引到衛生間,遇到需要出水的地方,就開豎槽往下,裝修改水電暖線路,到合適的高度預留出水口,豎向部分基本為整根水管,接頭一般都留在頂部,水路發生漏水的主要部位也就是在水管的管件接頭處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但發生漏水,由于水往低處流,能夠-找到漏水的地方,便于維修。而且走頂部豎向開槽,不易破壞房屋承重框架。
水路走墻:橫向開槽走墻面橫屬于一個折中的辦法;不會破壞原有的防水層,但是大面積開橫槽對房屋結構是個破壞。
建議:新房水路改造還是盡量走頂,老房改造走明管的話橫向開槽也可以,反對水路走地。
水電管布局檢查
管線的布局是項大學問,在進行水電驗收時,要看清以下幾點,能-日后家居用水用電的安全。水管的布線首先要求“橫平豎直”,布管走向要合理,一般左右和上下走向的水管與墻面邊緣平衡,水管之間成90度夾角。電線應該為活線,檢查時,可來回抽動露出的電線,應能靈活地抽動。電線在線管內不能有接頭和扭結,電線在拐彎處應該保持圓弧狀。
原則上說只要是屬于在房地產市場上購買后又出售給他人的自有房都叫二手房,但二手房建立年代不一樣,它的水電管線設置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們可以用房屋建立時間大概分三個階段進行分析,看看你屬于哪一類情況。
進入21世紀-是03年后所建商品房屋,大多強弱電系統與新交房屋相差不大,電路改造方案以局部改動為主,一般不需要改變整體系統。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2000年以前建立住宅小區,大多電線采用1.5或2.5平方電線,但是很多家庭照明與插座只分2-3回路,所有的家用電器甚至包括空調,廚衛電器插座均屬于同一個回路,造成負荷過大經常跳閘現象。這樣需要對原來的強電系統進行優化調整(主要是增加回路),盡量保留原系統基礎上進行調整,如確實從施工方面有困難,也只能完全重新做系統,同時完善弱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