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食用菌烘干機產業已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基地規模化。建成了一批優勢生產基地,以南陵、界首、阜陽為中心的雙孢蘑菇基地,宜春竹蓀烘干機,以祁門、東至為中心的香菇、基地,以宣州、桐城為中心的反季節香菇基地等。全省食用菌基地規模化趨勢已經形成。二是產品化。開發了一批高附加值的名優稀特產品,如茶樹菇、雞腿菇、白金針菇等十幾個新品種開始批量進入市場,為產業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徽食用菌烘干機產業三是供應常年化。宣州溪口、桐城唐灣已形成100萬袋反季節香菇生產規模,年產6500噸鮮菇,成為華東地區反季節香菇生產基地。淮北市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工廠化生產車間,通-工調節氣溫可常年生產白金針菇、蟹味菇、杏鮑菇、秀珍菇等稀有食用菌,產品全部外銷。 食用菌作為蔬菜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江淮大地上異軍突起,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益凸現。
安徽省農委菜籃子辦公室主任王亞林說,發展食用菌產業一是可以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南陵縣用稻草、蒙城縣用麥秸為原料發展蘑菇生產,-了百姓,帶動了三產,解決了秸稈焚燒這一老大難問題,形成了符合生態要求的產業生產鏈條,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4000萬平方米栽培面積轉移10萬個勞動力,加通和加工環節,每年可累計-60至70萬個農村勞動力。由于食用菌生產-,市場前景-,在安徽各地都出現了進城務工農民返鄉種植蘑菇現象。三是農民有了新的-門路。-縣祁門,把原來耗材量-的椴木食用菌,改為袋料栽培,竹蓀烘干機多少錢一臺,四年擴大12倍,今年全縣近萬戶農民生產食用菌,戶均收入4000元。四是拓寬了農產品市場空間。徽菇、總產量已達1.4萬噸和3.5萬噸,通過精深加工、品牌化銷售,已打入國際市場,為安徽農產品走出,起到了-的先導作用。 食用菌產業正在成為安徽農村經濟新的優勢產業。
羊肚菌平棚建造
平棚的棚頂平整,棚內面積大,棚高2.5m。棚上加蓋遮光率為75%的遮陽網。
羊肚菌喜歡濕潤的土壤環境,菌絲體在土壤相對含水量為50%-70%的土壤環境下均能生長。土壤相對含水量超過70%菌絲停止生長,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50%菌絲體生長放緩,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60%-65%。為了控制土壤濕度,噴灌時使用的噴頭霧化效果要好,不產生強水流,澆水時不沖刷土壤。
有了遮陽網和噴灌設施的平棚,還不能完全適應羊肚菌的生長,當春天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后,平棚內光的強度對羊肚菌來說依然較高,不適宜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為了給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后降低光照,還需要在建好的平棚內撒一些小麥種,小麥比羊肚菌子實體萌發的早,而且植株比較高,能起到給羊肚菌進一步遮陰的作用。小麥播撒密度不能太大,以免影響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按每畝2千克播撒麥種就可以了。這里的小麥只起到給羊肚菌遮陰的作用,并不收獲。
平棚的優點是成本低,空氣流動性好,便于田間操作,缺點是只適應面積大,而且平坦的地塊,遮光效果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