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模塊的選擇:
輸出模塊的作用是將plc的輸出信號傳遞給外部負載,并將plc內部的低電平信號轉換為外部所需電平的輸出信號。輸出模塊按輸出方式不同分為繼電器輸出、晶體管輸出和雙向可控硅輸出三種。此外,控制柜可編程控制器代理,輸出電壓和輸出電流也各有不同。
選擇輸出模塊時應注意:
1輸出方式的選擇。繼電器輸出的價格便宜,適用電壓范圍較寬,導通壓降小。但它是原有觸點元件,其動作速度較慢、壽命較短,因此適用于不頻繁通斷的負載。當驅動感性負載時其通斷頻率不得超過1hz。對于頻繁通斷的低功率因數的電感負載,應采用無觸點開關元件,即選用晶體管輸出直流輸出或雙向可控硅輸出交流輸出。
2輸出電流。輸出模塊的輸出電流必須大于負載電流的額定值。模塊輸出電流的規格很多,應根據實際負載電流的大小選擇。
3同時接通的點數。輸出模塊同時接通點數的電流累計值必須小于公共端允許通過的電流值。通常同時接通的點數不宜超過輸出點數的60%。
電源模塊的選擇:
1電源模塊的輸入電壓。電源模塊可以包括各種各樣的輸入電壓,有220v交流、110v交流和24v直流等。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確定了輸入電壓后,也就確定了系統供電電源的輸出電壓。
2電源模塊的輸出功率。在選擇電源模塊時,控制柜可編程控制器,其額定輸出功率必須大于cpu模塊、所有i/o模塊等總的消耗功率之和,并且要留有30%左右的裕量。當同一電源模塊既要為主機單元又要為擴展單元供電時,從主機單元到一個擴展單元的線路壓降必須小于0.25v。
3擴展單元中的電源模塊。在有的系統中,由于擴展單元中安裝有智能模塊及一些特殊模塊,就要求在擴展單元中安裝相應的電源模塊。這時相應的電源模塊輸出功率可按各自的供電范圍計算。
機型選擇的基本原則應是在功能滿足要求的前提下,-、維護使用方便以及性能價格比。具體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1、結構合理
對于工藝過程比較固定、環境條件較好維修量較小的場合,選用整體式結構plc,其他情況則選用模塊式結構plc。
2、功能、規模相當
對于開關量控制的工程項目,對其控制速度無需考慮,一般的低檔機就能滿足要求。對于以開關量控制為主,帶少量模擬量控制的工程項目,可選用低檔機。對于控制比較復雜,控制功能要求更高的工程項目,例如要求實現pid運算、閉環控制、通信聯網等,可視控制規模及復雜的程度選用中檔機。
3、機型統一
一個大型企業應盡量做到機型統一。因為同一機型的plc,其模塊可互換,便于備用品、備件的采購和管理;其功能及編程方法統一,有利于技術力量的培訓、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的開發;其外部設備通用,資源可共享,控制柜可編程控制器,配以上位計算機后,可把控制各獨立的系統的多臺plc連成一個多級分布式控制系統,相互通信,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