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脈寬調制(spwm)控制方式其特點是控制電路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濮陽變頻器,機械特性硬度也較好,能夠滿足一般傳動的平滑調速要求,已在產業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控制方式在低頻時,由于輸出電壓較低,轉矩受定子電阻壓降的影響比較-,使輸出很大轉矩減小。另外,其機械特性終究沒有直流電動機硬,動態轉矩能力和靜態調速性能都還不盡如人意,易能變頻器,且系統性能不高、控制曲線會隨負載的變化而變化,轉矩響應慢、電機轉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時因定子電阻和逆變器死區效應的存在而性能下降,穩定性變差等。因此人們又研究出矢量控制變頻調速。
變頻器的選用
選用變頻器的類型,按照生產機械的類型、調速范圍、靜態速度精度、起動轉矩的要求,決定選用那種控制方式的變頻器很合適。所謂合適是既要-,又要經濟,以滿足工藝和生產的基本條件和要求
需要控制的電機及變頻器自身1電機的極數。一般電機極數以不多于(-宜,否則變頻器容量就要適當加大。2轉矩特性、臨界轉矩、加速轉矩。在同等電機功率情況下,相對于高過載轉矩模式,變頻器規格可以降額選取。3電磁兼容性。為減少主電源干擾,易能變頻器的價格,使用時可在中間電路或變頻器輸入電路中增加電抗器,或安裝前置隔離變壓器。一般當電機與變頻器距離超過50m時,應在它們中間串入電抗器、濾波器或采用屏蔽防護電纜
發展歷程
變頻技術誕生背景是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廣泛需求。傳統的直-速技術因體積大故障率高而應用受限。 [3] 20世紀60年代以后,易能變頻器維修,電力電子器件普遍應用了晶閘管及其升級產品。但其調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1968年以丹佛斯為代表的高技術企業開始批量化生產變頻器,開啟了變頻器工業化的-。20世紀70年代的開始,脈寬調制變壓變頻(pwm-vvvf)調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紀80年代以后微處理器技術的完善使得各種優化算法得以容易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