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蘇式鮮肉月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征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制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唐宋時期月餅的發展變化:
月餅據說起源于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有一年中秋之夜,鮮肉月餅加盟,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肉月餅,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之時,在宮庭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臺州鮮肉月餅,寓意團圓美好。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初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同時存在,并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
中秋就要到了
作為中秋節的傳統項目之一
全家圍坐邊吃月餅邊賞月當然是的
雖然每年都有一些新口味的月餅上市
但是受大家歡迎的
還是蓮蓉、冰皮、豆沙等---月餅
五仁月餅
五仁月餅由多種不同原料制成,一般包括核桃仁、花生仁、松子仁、芝麻仁等,有“---、和諧”的寓意,可謂是月餅中的---品種。在口感上,雖然由于堅果而少了些細膩,卻增加了爽脆與清香,風味,讓人百吃不厭。此外,五仁月餅還有著不易破碎、易于攜帶這個天然的優勢,更適合作為禮品饋贈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