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桃苗樹冠小,適于密植,由于沒有大量的骨干枝,只有干,樹冠上下差不多,冠徑只有1~1.5米,可以采用密植栽培,畝栽100~200株,新品種桃苗,行距2.5~3.5米,株距1.5~1.0米。栽樹當年,只要苗上帶有花芽,就能結幾個果子,但形不成商品產量,一般不留果。第2年產量劇增,好的園子,畝產2500~4500千克,第3年畝產5000~6000千克,第4~5年畝產6000~6500千克。這類果園結果早且高產,收回投資快。如建園費在5200元/畝左右,栽后第2、3年畝收入在2萬~3萬元,對于桃農來說,這是一條快速---之路。
這種新品種桃苗栽植模式,一般12~15年一茬,有利于品種更新?lián)Q代。當根系衰老,中、下部枝條衰枯,產量、下降時,就要刨樹另植新園。樹體結構簡單,容易,修剪簡單,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可學會修剪技術。張旭剛夫婦,原來是理發(fā)員,新品種桃苗,一點不懂桃生產技術,他們倆聽技術員的話,切實落實各項技術,一年多,基本掌握了桃樹全套栽培管理技術。
新品種桃苗幼樹修剪。采用長枝修剪幼樹,應注意夏季枝條管理。夏季。栽植年,首先主枝或預備枝培養(yǎng)摘心2~3次,第2年再摘心1~2次,輔養(yǎng)枝每年摘心1次。次摘心通常在枝梢迅速生長期間,新梢生長達10公分以上時,保留10公分進行摘心;第2次摘心在次摘心后21天左右進行,摘心后保留主要生長勢較強的旺梢長度20公分左右。此外,摘心時疏除樹冠內膛過密的枝條,以---樹體,通風透光,促進枝條---生長。
冬季修剪。首先,根據(jù)栽培新品種桃苗樹體的樹形要求,一般選留6~10個預備主枝,再根據(jù)預備主枝生長角度、樹勢,同時根據(jù)目標產量確定保留所需的優(yōu)良骨干枝。其次,對確定要淘汰的預備主枝,在2~3年內采用回縮更新方法全部疏除。第三,對于主枝延長頭處理,新品種桃苗批發(fā),可采取短截枝條延長方法,短截枝條保留長度12公分左右;對于其他枝條,一般主枝上每20公分保留1個結果枝,可全部疏除,但對于生長勢旺的樹要輕修剪,新品種桃苗總枝數(shù)量控制相對多一些,保留枝條的密度相對大一些,而生長較弱的樹要重修剪,保留枝條數(shù)量控制要少一些。
由于新品種桃苗屬于喜光樹種,光照不足會使枝條生長細弱,或徒長早衰,花芽少,不充實,果實著色---,品質下降,因而傳統(tǒng)時多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實行單層葉幕結果,結果平面化,以---內膛成花,提高果實品質。傳統(tǒng)修剪時,由于實行平面結果,樹體結構較復雜,一般在主干上培養(yǎng)主枝,主枝上培養(yǎng)側枝,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結果枝組上留結果枝,級次達4級之多。
在新品種桃苗結果枝更新方面,傳統(tǒng)的修剪方法多側重雙枝更新,一般常將下部的1個結果枝重短截,保留2~3個芽作預備枝,上部1個結果枝長放,用于當年結果;來年將結果后的枝剪除,預備枝上發(fā)出的新梢,長留1個中上部的作結果枝,另一個重短截成預備枝,以此類推,以保持壯枝結果。
首先是構建新品種桃苗樹體結構,即問題、盡快培養(yǎng)成---樹體結構,---豐產、穩(wěn)產,其次是枝組配置問題;接下來是結果枝的更新;四是調近代樹勢,使整樹各主枝間、各枝組間保持平衡穩(wěn)定、健壯,然后是調控光照,清理過密擠的果枝、衰弱枝、徒長枝等,回縮過遠枝,打開行間和株間光照,后是剪除病傷枝、蟲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