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加固的定義
預應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桿或型鋼撐桿對結構構件或整體進行加固的方法,特點是通過預應力手段-后加部分一拉桿或撐桿受力,改變原結構內力分布并降低原結構應力水平,混凝土加固工程,致使一般加固結構中所特有的應力應變滯后現象得以完全消除,因此,后加部分與原結構能較好地共同工作,結構的總體承載能力可-提高。
現有的加固方法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加固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在長期地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加固方法,傳統的加固方法有以下幾種:
1增大截面法
通過使用同質材料增大原結構的截面面積,來提高構件承載力,同時加大截面剛度,增強抗震能力,工藝簡單,植筋加固工程,適用面廣。缺點是現場濕作業多,施工周期長,對原結構影響較大,如:減小使用空間,增加結構自重等。
2外包鋼法
以型鋼包裹于結構的四角或兩角,對構件的截面和外觀影響較小,銅陵加固工程,較大幅度地提高承載力,施工簡單,工作量小,增大延性,適用于加固混凝土柱、梁等結構;缺點是用鋼量較大,抗腐蝕性和耐久性差,費用高。
外包型鋼加固法,按其與原結構連接方式分為外粘型鋼加固法和無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均適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鋼筋混凝土柱加固。
構造要求a、加固角鋼不應小于l75×5;b、扁鋼箍板或綴板不應小于40mm×4mm,其間距不應大于20rr為單根角鋼截面的回轉半徑,且不應大于500mm;在節點區,其間距應適當加密。
c、外包角鋼兩端應有-的連接和錨固,角鋼下端應錨固于基礎,中間應穿過各層樓板,灌漿料加固工程,上端應伸至加固層的上一層樓板底或屋面板底。
d、外包型鋼加固柱時,應將原構件截面的棱角打磨成半徑r大于等于7mm的圓角。外粘型鋼的注膠應在型鋼構架焊接完成后進行。
e、外粘型鋼的膠縫厚度宜控制在3mm~5mm;局部允許有長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8mm的膠縫,但不得出現在角鋼端部600mm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