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香菇準備好原料,并制作好栽培基質后進行發酵接種,再轉入大棚中發菌,控制好室溫和濕度,利于催菇。二.在香菇的種植中,應控制好溫度,可形成---菇形,并且要適當澆水,空氣應新鮮,以免菇體形成畸形。三.種植前制作好菌袋,將菌袋進行接種發菌,并控制好溫度和濕度,同時每天噴水,保持---通風情況,促進香菇長成。四.選擇合適的香菇,在拌料后進行裝袋接菌,發菌后進行脫水轉色,并放入菇棚進行種植,控制好溫度與濕度促進出菇五.準備好椴木,經過干燥處理后再進行人工接種,注意遮陰避光,并控制好溫度與濕度,早晚噴水。六.栽培香菇前選擇合適的季節,在配制好培養料后裝料滅菌,并進行接種發菌,后期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促進出菇。
據工業協會的數據,發達農業機械的品類有 7000 多種,杏鮑菇切片自動烘干機,而國內只有 3000 多種,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的農機還沒有在國內推廣使用,這是一個---而全新、充滿---力的市場空間。近幾年國內農機的范圍和領域正在迅速擴展,全程機械化、全領域機械化如火如荼的展開,繼烘干機、無人機等跨界產品之后,食用菌設備也加入了農機大本營,今后國內農業全程機械化里,將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品類:食用菌全程機械化設備。
中國是大的食用菌生產國,食用菌已經成為繼糧、油、水果、蔬菜之后第五大作物。作為國際性的健康食品,食用菌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是兼有葷素兩者之長的食品。2006 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食用菌消費需求不斷上升,食用菌產業飛速發展,食用菌生產由野外采收和分散種植向著工廠化、規模化發展,并且進度不斷加快,工廠化生產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食用菌行業的重要生產模式。截至 2018年9月,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達到498多家。從 2010 年到 2018 年, 我國食用菌工廠化年產量從 65萬噸上升至327萬噸,工廠化比例也由 0.54% 逐年上升至10%,可以看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趨勢與糧食作物一樣,正由分散走向集中。
香菇袋栽是在菌絲壓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這種栽培方式無需挖瓶壓塊,簡化了栽培工藝、操作方法、污染率低,由于菌絲沒有受到損傷,縮短了香菇生長周期,秋季栽培可以比菌絲壓塊栽培提-至15天出菇。
1、裝袋接種;先將低壓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壓聚塑料袋一端用一至兩到尼龍繩扎緊,然后裝入栽培料,先裝料邊壓實,但后用打孔器在帶面上打五個孔,打三個另一面打兩個孔鏡。在1.5至2cm,孔---在1.5cm左右,在孔上貼3.5cm見方的氧化鋅膠布;
2、菌絲體培養;接種后把菌袋放置在25℃的培養室內培養,空氣濕度保持在65%左右,經過5至7天的培養,打洞接種的菌落直徑有3至4cm,這時可揭開袋口,并將膠布揭開一角,以---菌袋骨的通氣狀況,杏鮑菇空氣能烘干機,促使菌絲體迅速生長,當菌圈直徑達5cm以上時,即可去掉外袋,將菌袋移至出菇場培養。
3、菌棒轉色管理;菌袋移至出菇場所后,用消的刀片劃破塑料袋,取出已經長好的菌棒,畦面上鋪一層薄膜,將菌棒排放在膜上,然后再覆蓋一層薄膜,出菇場所的溫度要控制在20℃左右,空氣濕度控制在85%至90%之間,3至5天無需揭動薄膜。
5、出菇期管理;脫袋后15至20天,菌棒完全轉為紅棕色時,泉州杏鮑菇烘干機,要拉大溫差和干濕差,以---菇蕾的形成,連續3至4天菌棒表面有白色裂紋出現,菇蕾從裂口中長出,此時菇棚溫度控制在15至17℃,有利于生產出肥厚的產品,棚架內每天可噴霧1至2次,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至90%;
6、采收;香菇采收要堅持先熟先采的原則,當菌傘尚未完全張開,菌蓋邊緣稍-時及明采收,香菇采收后要放在襯有塑料薄膜的小籮筐或小籃子里,輕拿輕放,以---新鮮的香菇完整,不要用大籮筐或麻袋、塑料袋裝,更不要擠壓,以免通風---而使香菇變形變色影響品質,采收后的香菇應及時包裝銷售或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