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中志》說:八月,中秋禮盒月餅,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征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制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月餅(拼音:yuè bǐng)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月餅禮盒訂做,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征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后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月餅禮盒,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后,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民間傳說慈禧非常喜歡吃月餅的。不過,因為月餅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禮盒月餅廠家,認為不文雅,于是改名為月菜糕。中秋節在慈禧執0政時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這三天都是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