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應承擔更多環境責任
市場掃描
讓的行為變成習慣
在北京宜家四環新店,-看到許多經常逛宜家的年輕人都已經養成了自帶或購買購物袋的習慣。在這里,中號袋銷售價是5角錢,大號袋1元錢。
一位叫石丹的消費者告訴-說:“我記得次在出口處聽說要自己花錢購買塑料袋,反應是下次得自己帶袋子了。我認為,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的出發點挺好,為考慮,為資源考慮。商家收錢的意義更多體現在引導人們提高意識。”
喜愛逛宜家的徐女士講了她的親身體驗。“我買了宜家的藍色大袋子,無紡布袋生產廠家,每次都從車上拿過去用。感到有點復雜,一開始也忘記帶進去,現在我已經很習慣。我覺得買那個大藍袋子挺值的,可以重復使用,干凈、省錢,還。前兩天陪一個外地來的朋友逛宜家,事先我把以前用過的袋子放到車里備著,我倆背著藍袋子逛,買了幾百元的東西,回去后朋友把袋子帶回沈陽了。”
在朋友圈和一些行業-中,時不時就能見到上述這樣的通知或聲明。不少口罩廠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類似上述通知是在散播恐慌,制造無紡布緊缺的;另一方面他們又承認,現在無紡布緊缺,漲價確是成本上升導致的,還強調自己也在努力接洽進行采購。
不管是有人刻意營造恐慌,還是真的是“一布難求”,在現實中,就出現了這樣“荒誕”的一幕:有的客戶沒簽合同就先給布料廠打錢,廠家不僅不要反而還“威脅”要報警。4月14日,東莞恒達布業有限公司發布了一份聲明,稱近期個別客戶在無溝通確認的情況下,私自轉款到公司賬戶,給公司財務工作帶來困擾。
資料顯示,恒達布業成立于2007年,主要生產pp紡粘、pet滌綸紡粘、sms、熔噴、水剌、針剌、熱風、熱軋等無紡布材料,同時提供無紡布淋膜與印花深加工服務,產品主要應用于口罩及過濾、衛材、美容護理、手袋箱包等民生領域。
恒達布業的-代表人胡向陽后來向《-》-解釋稱,現在無紡布的需求量遠-出企業的生產能力,白銀無紡布袋,公司已經是滿負荷生產,無紡布的供應十分緊張,而現階段要擴產也不實際,一些老客戶因為在外面買不到無紡布,在未簽新的合同的情況下,就直接給公司打款,公司為此不堪其擾。
比例:自備購物袋與買超市購物袋的人員比例為1.2:1
超市購物的顧客以年輕人為主,有一些是家長帶著剛放學的孩子來挑選食物的,華苑小學一年級-王欣怡和媽媽來超市購物,她推著小購物車,里面放著的是自備的無紡布購物袋,她告訴-,每次到超市來都會帶著購物袋,這個購物袋已用了一個多月。
10分鐘的隨機統計,自備購物袋與買超市購物袋的人員比例為1.2:1。
地點:中百倉儲首義店
時間:21日上午9:24至9:33
比例:自備購物袋含不要購物袋與買超市購物袋的人員比例約為4:1
超市二樓買菜區域,選菜買菜的市民不少。結完賬后,有的顧客直接推著-的超市推車往前走,-十分納悶,既看不到自備購物袋,也看不到超市可降解塑料袋,于是上前詢問,才得知,此超市有個停車場,一些市民買了東西,直接推到停車場,放在自家的小汽車里。像這樣的顧客占比較大。
地點:武商超市大東門店
時間:21日上午10:00至10:10
比例:自備購物袋含不要購物袋與買超市購物袋的人員比例為12:0
整整10分鐘時間,來此結賬的所有顧客,幾乎都帶著自備的購物袋含少數不要購物袋。
超市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人們的意識增強了,無紡布袋加工廠家,這樣的場景,在超市時常能見到,-是上午買菜高峰,老年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