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996年生產原鹽2 932.4萬t,其中海鹽占70.95%、湖鹽占7.85%、井礦鹽占21.2%。生產海鹽的省(市、區)有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主要生產企業單位有遼寧省的營口鹽場、復州灣鹽場、皮子窩化工廠和金州鹽場、天津市的塘沽鹽場和漢沽鹽場、河北省的南堡鹽場、黃驊鹽場和大清河鹽場、山東省的羊口鹽場和埕口鹽場、江蘇省鹽業公司、海南省鶯歌海鹽場等。生產湖鹽的主要省(區)有內蒙古、山西、青海、新疆、西藏等;主要生產企業單位有內蒙古的吉蘭泰鹽場和雅布賴鹽場,青海的茶卡鹽場和柯柯鹽場,新疆的鹽湖化工廠、七泉湖化工廠、七角井化工廠等。生產井礦鹽的省份有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主要生產企業單位有四川的五通橋鹽廠、張家壩化工廠、自流井鹽廠、鄧關鹽廠、大安鹽廠、長山鹽礦和貢井鹽廠,畜牧鹽加工設備,云南一平浪鹽廠,湖南湘澧鹽礦和湘衡鹽礦,湖北應城鹽礦,江西的江西鹽礦等;其中四川自貢鹽業生產歷史悠久,是全國的井礦鹽工業生產基地,素有“鹽都”之稱。
在幾萬年以前,一些地方是海洋或者內陸灑脫。后來因氣候干燥、高溫,使海水或湖水蒸發結晶成鹽,再經過海陸變遷,使海盆地和內陸湖變成了陸地,海盆地中的鹽---在一起便形成了鹽礦。 陸上鹽礦主要是石鹽,石鹽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食鹽,由于它產于山巖之中,因此又稱為巖鹽。石鹽的化學成分是---,它的晶體呈立方體狀,塊大透明,因此古人稱它光明鹽、水晶鹽、玉華鹽、白鹽。維利奇卡鹽礦江蘇省淮安市擁有全鹽礦,儼然成為中國鹽都。淮安礦系在1956年江蘇省石油勘探-和江蘇省煤田地質勘探第三地質隊在鉆探中發現,中心位于淮安市楚州區朱橋鎮。1978~1985年間,探明儲量為2500億噸,含礦地層為中生代白堊系浦口組(k2p),頂板埋藏---800~900米,邊緣礦層頂板埋藏600~700米,含鹽系地層厚達1400~1800米,鹽層累計厚度平均為347.41米,礦層含鹽率一般為50~60%,畜牧鹽加工生產線,鹽層品位高。1500米---以上含鹽系厚度為967米;鹽礦床累計厚度377米,儲量為1018.05億噸。號稱“川東門戶”的萬縣,湖北省潛江縣,四川省的自貢,石鹽儲量都十分豐富。
因為鹽是動物生活中的生理必需品,畜牧鹽加工設備批發,所以它是早期人類批尋找和交換的礦物之一。人類的食用在從前是巖鹽的和大宗用途。而今天和工業用途相比,這只是比較少的了。石鹽已是化學工業大宗的原料,它是民用和工業上---的產品要用的鈉和氯的來源。大量的石鹽還用于食品加工工業。海水溶解有大約3% 的---,人們有目的地使海水蒸發來獲取石鹽。但是在整個地質過程中,海水由于自然原因而蒸發,石鹽作為一種沉積巖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廣大地區。它是豐富的蒸發巖,在海水中沉淀的順序上,是在石膏和硬石膏的后面,畜牧鹽加工設備,因此,常常在石鹽之下找到石膏和硬石膏。有些地方石鹽不純,和石鹽互層還有其他沉淀礦物,方解石和鉀鹽以及砂子和粘土。有75 個以上大量開采石鹽。如果石鹽層在地下不深處,就挖豎井達到石鹽層,用地下開礦的方法開采。然而有一種簡單的萃取法,用水泵把水打到含鹽層,然后把鹵水用泵抽到地表,蒸發鹵水來提取石鹽。今天大約有1/3 的石鹽是由海水在人工鹽池又叫鹽田中蒸發提取的。海水引入鹽池后,由太陽加熱蒸發直到鹽沉淀為止。雖然常見的石鹽是層狀的礦床,但是找到---的立方體,并有立方體解理,這種晶體的習性和具有咸味的特點,使這個礦物是很容易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