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蚯蚓體色暗褐無光、體弱、活動遲緩,這是氧氣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癥。其原因有如下幾點:、糞料未經完全發酵,室內蚯蚓繁殖基地,產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氣體;、環境過干或過濕,使蚯蚓表皮氣孔受阻;、蚓床遮---嚴,空氣不通。此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加以處理。如將基料撤除,安徽蚯蚓繁殖基地,繼續發酵,加緩沖帶。噴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濕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時開門開窗通風或揭開覆蓋物,加裝排風扇,農村蚯蚓繁殖基地,這樣此癥就可得到解決。
基本原則:
蚯蚓飼料的碳氮比(c/n)應小于33,碳氮比為22.6。蚯蚓的飼料可以是任何有機質,但必須充分發酵。如將未經發酵處理的飼料直接投喂蚯蚓,蚯蚓會因厭惡其中的氨氣等有害氣體而拒食,繼而因飼料自然發酵產生高溫(可達60~80℃)并排出大量、氨氣等導致蚯蚓紛紛逃逸甚至大量。
發酵方法:
采用漚肥法,飼料堆的高度控制在1.2-1.8m,寬度約3 m,長度不限,每次發酵的飼料重量不得少于400 kg。在高溫季節,堆漚后第2天飼料堆內溫度即明顯上升,表明已開始發酵4~5 d后飼料堆內部溫度可上升至70℃左右,然后逐漸降溫。
輪換更新通過種蚓的不斷更新和養殖床的周期輪換,不僅---了種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長期養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種群自然。種蚓宜每3~4月更新一次。
養殖管理蚯蚓養殖分種蚓、蚓繭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幾個時期。種蚓養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公斤或每平方米1~1.5萬條,大型蚯蚓繁殖基地,每隔6~7天清除一次蚓糞,采收的蚓繭投入孵化床保濕孵化,同時翻倒種蚓床,用側投法補料,以---飼育床生態條件,以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