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況下灌灰導管堵塞的處理方法
施工中若灌注的混凝土面達到整樁的中間部位且距地面尚有7m以上時,發現無法繼續灌注混凝土。此時開挖、抽水等辦法又行不通,為了拯救此樁,避免---的---,可做如下處理;
若水下混凝土未初凝,可抓緊時間把導管內混凝土清除,以快的速度將導管處理好,灌注導管廠,及時插入已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內,然后將導管中的水和沉淀物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果是重下的新管,必須用潛水泵將管內的水抽干,才可繼續灌注混凝土。為了防止抽水后導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從導管底口翻入,導管插入混凝土內應有足夠的---,一般要求大于200cm,由于潛水泵不可能將導管內的水全部抽干,基礎導管廠,需灌的混凝土配合比應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導管內,灌入前將導管進行小幅度的抖動或掛振搗器予以振搗片刻,使原混凝土損失的流動性得以彌補。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復正常配合比大灣中橋2~3#樁基就采取了此種處理方法。
卡扣鉆機導管針對已有灌樁導管在使用中存在拆卸法蘭時費時費力,灌注樁金屬導管廠,工作效率低,耽誤施工等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卡扣式基礎導管,這種卡扣式灌樁管體包括上部管體與下部管體,其特征是在上部管體固定設有上卡環和上環槽的上卡扣;在下部管體上固定有設有下卡環和下環槽的下卡扣,在上卡扣的斷開面向表面外沿設有插板孔,邵陽導管,在管體表面對應插板孔的位置設置有插板;在下卡扣的管體上對應位置也設有插板孔;在上管體上固定有定位板和銷軸。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控制
1、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500mm;
2、應有足夠的混凝土儲備量,導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應少于0.8m;
3、導管埋入混凝土---宜為2~6m。嚴禁將導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應控制提拔導管速度,應有專人測量導管埋深及管內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須連續施工,每根樁的灌注時間應按初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控制,對灌注過程中的故障應記錄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