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的性能特點:空氣濕度的調控。大棚空氣濕度的變化規律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交換受到阻礙,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的水氣難以發散。因此,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大棚的性能特點:空氣濕度的調控。陰雨天或澆水后可達90%以上。棚內的空氣相對濕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間常為90%以上。棚內的濕空氣遇冷后凝結成水膜或水滴附著于薄膜內表面或植株上。
大棚的結構類型:大棚的組成是用竹木桿、水泥桿、輕型鋼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塑料養殖大棚建設廠家,做成立柱、拉桿,溫室養殖大棚建設廠家,拱桿及壓桿,覆蓋塑料薄膜而成為拱圓形的料棚。 塑料大棚一般覆蓋的面積為1-3畝,管理方便。但可進行多個棚大面積的覆蓋。大棚的結構類型:除兩層幕外,大棚內還可覆蓋小拱棚及地膜等,多層覆蓋使用的薄膜為0.1毫米厚度的聚乙烯薄膜,或厚度為0.06毫米的銀灰色反光膜,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或用豐收布無紡布或稱不織布。
大棚發展歷史及作用:1958年我國已能自行生產農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蓋的蔬菜生產已很廣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為拱形,高1米左右,寬1.5-2.0米,鄭州養殖大棚建設廠家,故稱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適于在東北冷涼地區應用,1966年長春市郊區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經過多次的改建---,終于創造了高2米左右,寬15米,占地為1畝的拱形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