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導管利用三腳吊架起吊安放。
導管應安放在樁孔的中心,樁機導管廠,加以固定。下端出口距離孔底30~40厘米,不能太大。這里采用的導管直徑是30厘米的,混凝土的隔水球尺寸也較大,所以導管出口距離孔底較大,因此初流出的混凝土發生較重的水洗。導管直徑以20或25厘米為宜,隔水球的尺寸也要減小,這樣導管口距離孔底可控制在30~35厘米以內,混凝土水洗現象當可減輕。導管頂端高出地面或水面3~4米,隔水球懸吊在水面以下
導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是一個重要的施工指標。導管埋深過大,樁機導管,以及灌注時間過長,導致已灌混凝土流動性降低,從而增大混凝土與導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導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蘭盤連接的導管,在提升時連接螺栓拉斷或導管而產生斷樁。導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應根據攪拌混凝土的、供應速度、澆注速度、孔內護壁泥漿狀態來決定,一般情況下,以2~6m為宜。
導管灌注樁成樁通常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屬于樁身完整性,常見的缺陷有夾泥、斷裂、縮頸、護頸、混凝土離析及樁頂混凝土密實度較差等。二是嵌巖樁,影響樁底支承條件的問題,主要是灌注混凝土前清孔不---,旋挖導管廠,孔底沉淀厚度超過規定---,影響承載力。灌注樁的缺點:灌注樁施工工藝比打入樁復雜,茂名導管,容易出現斷樁、縮頸、混凝土離析和孔底虛土或沉渣過厚等問題。由于鉆孔樁不夠穩定,要抽檢更多數量的樁進行檢驗,增加檢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