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與1年生草本植物有很多不同。其生長發育從幼齡期起,經過生長結果期、盛果期,直到衰老,需要許多年。幼樹期主要是擴大樹冠,哪里有梨苗賣,搭好骨架,預備結果部位,并在樹體中積累各種有機和無機營養,為開花結果打好基礎。生長結果期仍以長樹為主,同時要創造-的花芽分化條件,使果樹及早開花結果,并迅速地過渡到盛果期。進入盛果期,果樹的骨架與樹冠已經形成,此時的要求是既要調節花芽形成合理負載,又要防止樹體衰老,使之-豐產,延長果樹結果年齡。在果樹生長發育各階段中,由于對營養生長、生殖生長和結果的要求不同,因而對營養供給的要求和施肥措施也應有所不同。
梨樹是頭一年進行花芽分化,第二年年開花結果。在年周期中,首先是新梢生長,然后開花結果,在果實繼續發育期,又開始進行花芽分化與發育,為第二年開花結果打基礎。不同時期施肥常會既影響生長,又影響開花結果和花芽分化。現以結果樹為例,介紹年周期內吸收主要營養元素的季節性變化。
梨樹萌芽開花期,在開放的花朵、新梢和幼葉內,氮磷鉀三要素的含量都較高,尤其是氮的含量-,說明萌芽開花時對養分的需要十分迫切。但此時主要是利用樹體內貯藏的養分,而對土壤中主要養分吸收的數量并不多。
梨樹新梢旺盛生長期是果樹發育前期,樹體生長量大,是三要素吸收量醉多的時期。其中以氮的吸收量醉多,其次為鉀,少的是磷。
梨樹花芽分化和果實迅速膨大期,因果實迅速膨大,對主要營養元素的需要量也較多。但果實的發育-需要鉀。因此,此期鉀的吸收量往往高于氮,對磷的吸收量仍比鉀和氮少。
果實采收至落葉期,主要是養分回流、貯存有機物質,樹體仍能吸收一部分營養物質,但吸收的數量-減少。
梨樹在芽萌動前,根系已經開始活動并開始吸收營養。對氮的吸收量以6-8月份為醉高,果實采收后明顯下降,這主要與新梢的旺盛生長和果實的迅速發育密切相關,對鉀的吸收量,以7-8月份為醉高,主要與果實的迅速膨大有關,磷的吸收數量較氮和鉀少,且各生長時期比較均勻。
疏果:應根據品種、樹勢、花期、氣候而定。花量多,樹勢弱,著果率高的應早疏,花量少的幼樹、旺樹應遲疏或少疏。天氣正常年份宜早疏,山西梨苗,反之宜遲疏。原則:每個果實應具備25~30張葉片,正常年份1個果臺可留1個果,果形中等大的品種1個果臺可留1~2個果。
1.6 修剪
梨樹的,根據品種的不同,梨苗培育基地,立地條件的不同,主要利于結果可采取多種樹形,一般有疏散分層形,多主干開心形,多主枝圓頭形等。
對梨幼樹的修剪應少疏枝,多放枝,對初結果樹要注意培養結果枝組,主側枝的延長枝剪留長度逐年縮短。梨樹大量結果后,黃花梨苗,骨干枝易下垂,應抬高延長枝角度,如內膛過密,需將過密的輔養枝疏除或短截,如掛果過多,枝條下垂,可采用在樹冠中間豎竹桿,把下垂枝均勻地向四周吊起來。
6月中旬至8月上旬膨大期
以黑星病為主,兼防黑斑病、輪紋爛果病、炭疽病等以梨木虱、黃粉蚜為主,兼治蚧殼蟲、綠盲蝽蟓、紅蜘蛛及白蜘蛛、棉鈴蟲等
1、6月中旬后,-可連噴用2次1:2~3:200倍波爾多液,以降低---成本,間隔期為15天左右;殺蟲劑視蟲害配藥,殺菌劑可選用烯唑醇、大生、岡生等,間隔期10天左右。
2、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需噴藥---康氏粉蚧代成蟲和第二代若蟲,常用藥劑如上令---蜱乳油1500倍液。
3、梨木虱、黃粉蚜、綠盲蝽蟓仍需---2次左右。對梨木虱效果好的藥劑命令、吡蟲啉等,對黃粉蚜效果好的藥劑有吡蟲啉、啶蟲脒等,對綠盲蝽蟓效果好的藥劑有上令、(千雷)等。
4、葉螨類根據蟲情決定是否噴藥.
1、此期為雨季,選用耐雨水沖刷藥劑。
2、噴藥時加入300倍尿素及300倍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樹勢,提高果品。
3、雨季要慎用波爾多液及其他銅制劑,以免發生藥害。
4、果園雜草較多時進行鏟除。
5、千雷對棉鈴蟲等多種抗性害蟲防效好,適合在此期---抗性大蟲。
8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