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袋時期:摘袋時期因樹種、品種和紙袋類型而異。紅富士等蘋果品種采前15~25天前后摘袋;豐水、新高、黃金等梨品種采前無須摘袋;桃品種一般在采前15天左右摘袋;套葡萄半透明袋的采前不須摘袋,套紙質較厚紙袋的在采-~15天摘袋。摘袋選擇在陰天或多云天氣進行,若晴天摘袋一般宜選在日出后果實溫度與外界溫度基本相同時進行,即每天中午之前或之后的一段時間內進行。時間基本同套袋,以上午9時半至下午4時前為好,應避開午間光照強期,上午宜摘樹北側袋,下午宜摘樹南側袋。
摘袋方法:摘除雙層袋,應先去掉外層袋,保留內層袋,經6個左右晴天后去除內層袋。若遇連陰雨天氣,摘除內層袋的時間應推遲。摘除單袋,應先打開袋底放風或將紙袋撕成長條,幾天后再全部去除。為有效減輕或防止日灼,摘袋前果園澆一遍水,以保持園內較高的空氣濕度和滿足樹體對水分的需求。
蘋果套育果袋雖然是一種保護措施,但作用卻不是十全十美的,雖然蘋果套袋但有時也會出現爛果的現象,這是為什么呢?下面育果袋批發廠家就來為大家簡單的分析一下原因。
一是套袋之前噴殺菌劑和鈣肥后,需要經過兩天陽光照射,才能被果實盡可能地充分吸收,然后再選擇晴天上午八點九點果實表面沒有露水后套袋。有些果農因套袋心切或雇傭勞力計件干活等原因,未能達到操作標準,從而導致鈣吸收不足,套袋時有露水,造成腐爛;
二是套袋前果實個體溫度較低,套袋后引起氣候溫差變化,袋內溫度升高,果表濕度增加甚至出現霧水,這個溫濕條件,適合病菌孢子之后潛伏直至果實即將成熟時,表現腐爛---。
蘋果袋的七大作用總結
一、---蟲。
套袋后,果實與外界隔離,病菌、害蟲不能,可有效---輪紋病、煤污病、斑點落葉病、痘斑病、桃小食心蟲、梨椿象等病蟲的危害。
二、減輕冰雹危害。
冰雹多發生于幼果期。此時果子尚小,懸于袋中,冰雹落到鼓脹的袋子上,減緩了它的機械沖力,可使果實免受其害。
三、增加果實著色艷麗,果皮細嫩光亮。
套袋可明顯提高果實著色,可達全紅果,果面光潔美觀,無果銹,外觀好,著色面85%—,可完全達到標準。
四、減少藥殘留,有利于生產-。
套袋后,果實不直接接觸藥,同時可減少打藥次數。可以有效地減少藥的殘留量,有利于生產無公害-,為出口創匯奠定基礎。
五、經濟-。
近年來蘋果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客商對果品要求越來越嚴格,一些果園雖然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下,效益并不好。
六、增加出口率。
套袋可使果園商品率提高到90%左右,同時果面細嫩光潔,著色艷麗,外觀佳,藥殘留低,售價高、易出售,從去年市場銷售情況看,套袋果比不套袋果價高出干倍左右,桃袋紙,且-。
七、提高果實貯藏性。
套袋果的硬度比不套袋的高。同時,由于果實皮孔-、角質層分布均勻,不易失水皺皮,貯藏病害輕,可延長貯藏期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