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災備份是通過在異地建立和維護一個備份存儲系統,利用地理上的分離來-系統和數據對災難性的事件的抵御能力。根據容災系統對災難的抵抗程度,可分為數據容災和應用容災。數據容災是指建立一個異地的數據系統,該系統是對本地系統關鍵應用數據實時copy。當出現災難時,可由異地系統迅速接替本地系統而-業務的連續性。應用容災比數據容災層次更高,即在異地建立一套完整的、與本地數據系統相當的備份應用系統可以同本地應用系統互為備份,也可與本地應用系統共同工作。在災難出現后,遠程應用系統迅速接管或承擔本地應用系統的業務運行。設計一個容災備份系統,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備份/恢復數據量大小、應用數據中心和備援數據中心之間的距離和數據傳輸方式、災難發生時所要求的恢復速度、備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資金等。根據這些因素和不同的應用場合,通常可將容災備份分為四個等級。
容災系統會完整地把生產系統的任何變化copy到容災端去,包括不想讓它copy的工作,比如不小心把計費系統內的用戶信息表刪除了,同時容災端的 用戶信息表也會被完整地刪除。如果是同步容災,那容災端同時就刪除了;如果是異步容災,那容災端在數據異步copy的間隔內就會被刪除。這時就需要從備份系統 中取出很新備份,來恢復被錯誤刪除的信息。因此容災系統的建設不能替代備份系統的建設。
關于容災、備份這類概念,有幾個比較容易混淆,其中包括而不限于“冷備”“熱備”“集群”“高可用”“負載分攤/均衡”“備份”“容災”“容錯”“虛機遷移/vmotion/migration”之類的。
“容災”與“備份”不是同一個概念,“容災”是目的,而“備份”只是實現容災的其中一種手段,不是僅有;“備份”只是將數據copy一份,在其他介質保存,-據丟失了,有“備份”可以用于恢復,無論手動還是自動,而有副本就相當于完成“備份”了,服務器容災備份一體機方案,至于恢復不恢復,恢復完了沒有,與“備份”是沒有關系的,那屬于“容災”的范疇了。
我們日常將東西考到u盤,光盤,移動硬盤也就是備份了。而“容災”是為了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的部署,服務器容災備份一體機技術,達到出現“意外”的時候,業務不會中斷或者中斷后會自動恢復注意要自動,而且恢復時間很短。例如服務器、網絡、存儲哪一點出現問題,都會中斷服務,所以這個時候每個點都需通過技術手段做保護,這就是容災要考慮的事情。
與“備份”不同的是,例如你的硬盤掛了,貴陽服務器容災備份一體機,買一個新硬盤,你再將移動硬盤的數據拷過來就ok,但是這個過程中是要停止服務的,恢復過程是需要時間的。而“容災”是要不中斷服務的,例如說你有2臺電腦,然后兩邊數據是實時同步的,忽然一臺的硬盤壞了,服務器容災備份一體機價格,不要緊,直接到另外一臺辦公好了,因為實時同步,壞了的那臺的數據這邊沒壞的這臺也有,這種就相當于容災了。
接著對上面的詞語逐一介紹:按照屬于“容災”與不屬于“容災”來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