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故障及典型的頻譜和波形特征
齒輪故障:
齒磨損:齒輪磨損的較好指示不是齒輪嚙合頻率,而是齒輪的固有頻率。
齒輪負荷大:一般情況下負載高時,會出現齒輪的-的嚙合頻率及其諧頻。
齒輪嚙合間隙:齒輪嚙合有間隙時嚙合頻率周圍會出現轉軸的邊頻帶
齒輪偏心:會引起齒輪嚙合頻率和固有頻率振動,同時會產生故障齒輪的邊頻帶
齒輪不對中:齒輪不對中時一般會產生齒輪嚙頻率的高次諧波,且一倍頻幅值較低而二倍三倍較高。
齒輪斷齒或大塊剝落:此時會在該齒輪轉速頻率和固有頻率處產生較高振動,這時時域上會有明顯的沖擊
齒輪故障頻譜和波形特征分析
1) 故障齒輪在嚙合頻率及其諧波頻率上有較大的振動分量。
2) 在嚙合頻率及其諧波分量附近調制作用的邊頻帶。由邊頻間距代表的調制頻率可以是
a) 各軸轉速(輸入軸、輸出軸、中間軸);
b) 外部轉速或負荷的波動頻率;
c) 波動嚙合頻率。即(嚙合頻率)/(主動齒輪與被動齒輪轉速的公倍數)
d) 如果同時存在兩種以上故障,則故障頻率之和或差也可以成為調制頻率,稱為中間頻率。
3) 對于螺線齒輪、斜齒輪和人字齒輪,軸向振動大,頻譜特征與徑向振動相同。
4) 儀器設置:分析頻率為齒輪嚙合頻率的4倍左右。頻譜(包括細化譜、倒頻譜),800線。
由于齒輪箱頻譜分析比較復雜,辨認比較困難。有效可行的方法是,針對每個齒輪箱,在其工作狀態-的情況下,采集得到基準的頻譜,在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中通過與基準頻譜進行對比,來發現問題。對于軸承部位測量,如果各部位振動都很大,一般可能是齒輪問題,如果個別軸承部位振動大可能是軸承問題.
長順機械齒輪--各種機械齒輪定制生產加工!材質包括:灰質、鐵質、鋼質、銅質、尼龍等不同材質。產品主要用途:造紙機械、皮革、礦山、建筑、烘干、化工、、減速器、烘缸、球磨機等機械用齒輪。
主要生產范圍:外徑20cm-320cm,1.5模數-20模數的直齒、斜齒型齒輪。
齒數選擇原則:
1、閉式齒輪傳動一般轉速較高bai,為了提高傳動的平du穩性,減小沖擊振動,以齒數多一些為好zhi,小齒輪的齒數可取為z1=20~40。開式半開式齒輪傳動,由于輪齒主要為磨損失效,為使齒輪不致過小,故小齒輪不宜選用過多的齒數,一般可取z1=17~20。
2、兩齒輪嚙合時,總是一個齒輪的齒頂進入另一個齒輪的齒根,為了防止熱膨脹頂死和具有儲成潤滑油的空間,要求齒根高大于齒頂高。為 此引入了齒頂高系數和頂隙系數。
3、小齒輪齒數應避免根切,各種大齒輪定制加工,相嚙合的齒數互為質數,且還要考慮湊配,圓整中心距的需要。
2模數選擇原則:
1、在滿足彎曲強度的條件下選擇較小的模數。模數要選擇標準數值,滿足齒輪彎曲強度要求,齒輪,滿足結構尺寸要求。
2、模數的標準化數值參考gb1357-87。
系列有:0.1,0.12,0.15,0.2,0.25,0.3,皮革機械傳動齒輪,0.4,0.5,0.6,0.8,1,1.25,1.5,2,2.5,3,4,5,6,8,10,12,16,20,25,32,40,50優先選用系列。
第二系列有0.35,0.7,0.9,1.75,2.25,2.75,3.25,3.5,3.75,4.5,5.5,6.5,7,9,11,14,18,22,28,36,45。單位mm。
軸類齒輪加工的工藝-
軸類齒輪由于模數小、齒數少、生產批量大、精度要求高,采用傳統的剃、珩、磨加工困難且經濟性差。在此背景下,對傳統加工方法進行-改革,采用高速、、的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就顯得非常迫切。
根據我們對客戶的加工要求的了解,對傳統加工工藝進行了-,對用戶的工藝路徑、加工設備、刀具選擇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改進,取得了-的工藝性能。幾年來,我們在學習國外-經驗,結合用戶實際情況,進行一系列的-,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僅從新工藝實踐、新設備改進的角度,結合用戶的實例,進行概述。
切削刀具
進行高速干切滾齒加工的滾刀性能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刀具材料、表面涂層、滾刀參數與結構的設計與制造。現行切齒刀具的材料可以歸結為四類:硬質合金、陶瓷、粉末冶金高速鋼和高速鋼。陶瓷材料作為車刀刀片使用早已普及,做為復雜齒輪刀具,目前還無法實現。但陶瓷材料的某些優-能應是進行高速干切工藝所需要的。因此,陶瓷材料在高速干切滾刀上的應用也將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是在硬齒面刮削刀具上的應用前景-。目前用于高速干切硬齒面加工的滾刀材料主要是硬質合金一類,而用于軟齒面高速干切加工的滾刀材料主要是高速鋼,也有采用硬質合金的。
采用高速干切削,若僅僅使用目前已有熱穩定性好刀具材料優化刀具幾何形狀,仍未能達到-效果。因此,采用刀面上涂覆隔熱性好硬涂層具有固體潤滑性能軟涂層,使刀具能承受更高切削溫度。
涂層主要有兩點作用:其一,提供了低摩擦層,減少了刀具與工件表面之間摩擦粘結,相當于切削液潤滑作用;其二,造紙烘缸大齒輪,刀具切削之間起到隔熱作用,阻止切削熱向刀具傳播,相當于切削液冷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