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轉移實現“雙贏”構想
據了解,目前,梯度轉移尚未出現大面積的跨行政區發展態勢,“省內轉移”仍是主流。像蘇北的宿遷先后派出800余批次3000多人次赴蘇、錫、常等地招商,舉辦各種規模的投資環境說明會100多場,-液壓上軸落布運輸車,邀請客商2000人次來宿考察。同時,他們積極做好與蘇州工業園的對接,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液壓上軸落布運輸車參數,蘇南的一些大企業紛紛到開發區投資興業。投資4億元的大誠紡織項目,總投資2.7億元的稀土永磁項目,總投資3億元的新康輝紡織項目、總投資2980萬美元的亞洲紡織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宏利來制衣等一大批南北轉移項目已在該區落戶生根。
由紡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變化來看,東部發達地區的紡織服裝產業在向中西部轉移。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到哪里?主要看哪里更有吸引力,中西部、省內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是海外。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企業是經歷過千錘百煉發展起來的,自然會根據自己企業發展特點做出選擇。目前轉移以三大方向為主: 據統計1局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6月全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500萬元)固定資產計劃總投資4483.50億元,同比增長10.97%,實際完成投資1267.29億元,江陰液壓上軸落布運輸車,僅占計劃投資的28.27%,同比增長14.24%,其中新開工項目數為3220個,同比下降11.10%,液壓上軸落布運輸車,竣工1100個,同比仍然增長21.28%。
紡織資源主編李軍認為,在紡織產業鏈的形成和配置上,企業規模、員工素質、生產技術、設備設施上,中國仍然比海外占有優勢。周邊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國在短期內很難---中國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目前他們的主要優勢是政策優勢和成本優勢,外貿上基本不受歐美設限。
從現有發展階段來看,我國制造業還沒有發達到向國外轉移的階段。日本、韓國、臺灣他們出現產業空心化,制造業-轉移是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以后。我國東部地區的人均gdp現接近5000美元,但是中西部地區只有20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大空間接受東部的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