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削細長軸時的缺陷消除方法
竹節形
形狀如竹節狀,其節距大約等于跟刀架支承爪與車刀刀尖間的距離,并且是循環出現。這種缺陷產生的原因,由于車床大拖板和中拖板的間隙過大,毛坯料彎曲旋轉時引起離心力和在跟刀架支承基準接刀處,產生接刀時的“讓刀”,使車出的一段直徑略大于基準一段,繼續走刀車削,跟刀架支承爪接觸到工件直徑大的一段,使工件的旋轉中心壓向車刀一邊,車削出的工件直徑減小。這樣,跟刀架先后循環支承在工件不同直徑,使工件離開和靠近車刀,而形成有規律的竹節形。還有在走刀中跟跟刀架爪,用力過大,使工件的旋轉中心壓向車刀這邊,造成車出的直徑變小,組合車床加工價格,繼續走刀,如此循環,也形成竹節。
消除的方法:調整機床各部間隙,增強機床剛性。在跟刀架爪時,做到爪面既要與工件接觸實,又不要用力大。在接刀處多切深0.05~0.1mm,以消除走刀時的“讓刀”現象,切深的大小,要掌握機床的規律,靈活掌握。
數控車床加工螺紋時,因其傳動鏈的改變,車床組合零件加工,原則上其轉速只要能-主軸每轉一周時,刀具沿主進給軸(多為z軸)方向位移一個螺距即可,不應受到---。但數控車床加工螺紋時,會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螺紋加工程序段中指令的螺距(導程)值,相當于以進給量mm/r表示的進給速度f,如果將機床的主軸轉速選擇過高,其換算后的進給速度(mm/min)則必定大大超過正常值;
2刀具在其位移的始/終,車床加工組合零件,都將受到伺服驅動系統升/降頻率和數控裝置插補運算速度的約束,由于升/降頻特性滿足不了加工需要等原因,則可能因主進給運動產生出的“-”和“滯后”而導致部分螺牙的螺距不符合要求;
3車削螺紋必須通過主軸的同步運行功能而實現,即車削螺紋需要有主軸脈沖發生器(編碼器)。當其主軸轉速選擇過高,通過編碼器發出的定位脈沖(即主軸每轉一周時所發出的一個基準脈沖信號)將可能因“過沖”(-是當編碼器的不穩定時)而導致工件螺紋產生亂扣。
車床歷史
1、古代滑輪、弓形桿的“弓車床”。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兩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腳踏拉動繩子轉動木材,并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2、中世紀曲軸、飛輪傳動的“腳踏車床”。到了中世紀,無錫組合車床加工,有-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并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并沒有推廣使用。
3、十八世紀誕生了床頭箱、卡盤。到了18世紀,又有-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可以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并從直接旋轉工件發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于夾持工件的卡盤。
4、1797年英-莫茲利發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