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瓶的重量與酒的品質有關嗎?在法國,通常普通佐餐酒瓶的重量約為400g;波爾多aoc的瓶重在550g以上;勃艮---羅曼尼康蒂romanee conti等葡萄酒酒的瓶重為700g左右。
的時候,晶白料玻璃酒瓶,普通餐酒一般很快就被喝掉,所以對瓶子要求不高;而葡萄酒則多要陳年,電鍍玻璃酒瓶定制,如果瓶子太輕太薄就會容易破碎。
但現在很多人卻理解為:因為酒瓶愈重愈能顯出厚重感,長治玻璃酒瓶,讓人感受其是愈具的葡萄酒。這個理解對不對呢?還是要區分開來說,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好酒都需要陳年的,所以也就就沒---都裝進那么重一個瓶子里;同樣,比拉菲、木桐、柏圖斯的瓶子重的酒也很多。
所以不能說酒瓶越重酒質就越好,一般酒莊站在常理、成本等角度會按這種原則來做,但是如果一些oem廠商那就不一定了,---是中國市場上的oem酒商。同樣這個道理的還有瓶底有凹槽設計,一般來講,好酒因需要長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大小不一的葡萄酒瓶
在市面上,葡萄酒瓶可能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它們的規格大多都為750ml。這是由歷史原因決定的:17世紀時,英國是波爾多葡萄酒進口國,但英法---慣用的的計量單位不同,波爾多使用的是升litre,英國用的則是加侖gallon,1加侖≈4.546升。為了方便計算,人們便將波爾多小橡木桶的容量——50加侖225升作為統一的運輸單位。同時,因為當時的制瓶技術不夠成熟,玻璃瓶的容量取決于吹制工人一口氣能吹出的容量大小,通常在650-850ml之間。后來,當人們可以控制玻璃瓶的容量時,便選擇了既與之前容量相近又恰好能將50加侖的酒平分為300瓶的750ml作為標準規格。
除了750ml的標準容量外,酒瓶還擁有從短笛瓶piccolo/split,187.5ml到撒冷王瓶melchizedek,30l的幾十種規格,這些規格基本都是750ml的倍數或因數。其中,較為常見的有短笛瓶、半瓶demi/half,375ml和馬格南瓶magnum,1.5l。一般來說,酒瓶的容量越大,單位酒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就越小,葡萄酒的品質也更為穩定。目前,很多酒莊都會生產大瓶裝的葡萄酒。但因不易運輸等因素,白酒玻璃酒瓶供應商,除了馬格南瓶外,其它容量的葡萄酒較為少見,多用于收藏。此外,短笛瓶和半瓶裝的葡萄酒因具有適合獨飲、不易造成浪費、美觀便攜和價格---等優點,也越來越受到葡萄酒---的---。
隨著玻璃制造工藝的發展,在19世紀中期,葡萄酒瓶的外觀和形狀已經接近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葡萄酒瓶,同時不同---不同的葡萄酒產區還發展出了適合當地釀造的葡萄酒的較佳瓶型,比如波爾多瓶型、勃艮---瓶型等等。
說完了葡萄酒容器的發展史,接下來,小編就具體為大家談一談,現在我們所普遍使用的葡萄酒玻璃瓶都有哪些小奧秘吧!
為什么葡萄-準瓶是750毫升?
這是早在17、18世紀,波爾多的葡萄酒以50加侖(約225升)的橡木桶為盛裝容器,從海上運輸至其余---。而在當時的英國,容量單位則以“升”來計量,因此,人們需要找到某種容量,能將50加侖的酒剛好平均分裝完的酒瓶。
鑒于700-800毫升的酒瓶較易生產,又方便顧客攜帶,而750毫升的瓶子正好能將50加侖平均分為300瓶。因此,750毫升標準瓶便這樣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