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輪中間對稱平面的偏移量可用樣板分別靠緊蝸輪的兩側,用塞尺檢測樣板與蝸輪之間的間隙,定做注塑機螺桿,便可算出蝸輪對稱平面的偏移量值,也可以用一根細繩掛在蝸桿上,然后分別測量細繩與蝸輪兩端面的間隙即可,如果蝸輪對稱平面偏移量超差,可調整蝸輪的軸向位置實現對中。
用塞尺或壓鉛法檢測蝸輪、蝸桿嚙合的側間隙都不太方便,用千分表法比較方便,湖北注塑機螺桿,在蝸桿軸上固定一個帶有量角器的刻度盤,把千分表的測量觸頭抵在蝸輪的齒面上,然后用手轉動蝸桿,在千分表指針不懂的條件下,用刻度盤相對于固定指針的至大轉角來判斷間隙的大小,如果千分表觸頭直接抵觸蝸輪齒面有困難時,可以在蝸輪軸上加裝一個測量桿。
什么叫蝸桿頭數?就是說蝸桿上只要一條螺旋線的稱為單頭蝸桿,即蝸桿轉一周,蝸輪轉過一齒,若蝸桿上有兩條螺旋線,就稱為蝸桿,即蝸桿轉一周,合金注塑機螺桿,蝸輪轉過兩個齒。以此類推。
蝸輪蝸桿規劃中蝸桿頭數可根據要求的傳動比和效率來挑選,一般取z1=1-10,引薦 z1=1,2,4,6。一般來說,蝸桿頭數越多,傳動效率越高,但加工會愈加困難。當要求傳動比較大,或要求傳遞大的轉矩時,則z1取小值;要求傳動自鎖時取z1=1;要求具有高的傳動效率,或高速傳動時,則z1取較大值。
蝸桿軸加工的定位基準和裝夾
以工件的定位在軸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圓表面,錐孔、螺紋表面的同軸度,端面對旋轉軸線的垂直度是其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項目,注塑機螺桿原理,這些表面的設計基準一般都是軸的線,若用兩定位,符合基準重合的原則。不僅是車削時的定為基準,也是其加工工序的定位基準和檢驗基準,又符合基準統一原則。當采用兩孔定位時,還能夠在一次裝夾中加工出多個外圓和端面。
以外圓和作為定位基準(一夾一頂)用兩孔定位雖然定心精度高,但剛性差,尤其是加工較重的工件時不夠穩固,切削用量也不能太大。粗加工時,為了提高零件的剛度,可采用軸的外圓表面和作為定位基準來加工。這種定位方法能承受較大的切削力矩,是軸類零件常見的一種定位方法。
以兩外圓表面作為定位基準在加工空心軸的內孔時,(例如:機床上莫氏錐度的內孔加工),不能采用孔作為定位基準,可用軸的兩外圓表面作為定位基準。當工件是機床主軸時,常以兩支撐軸頸(裝配基準)為定位基準,可---錐孔相對支撐軸頸的同軸度要求,消除基準不重合而引起的誤差。
以帶有孔的錐堵作為定位基準在加工空心軸的外圓表面時,往往還采用代孔的錐堵或錐套心軸作為定位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