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苗套果袋是目前推廣的一項新技術(shù),一是可以---的病蟲害為害果實,二是提高梨果實的食品安全性。套袋時間一般是在謝花后20天左右,果袋選用雙層黑色紙袋。套袋前選晴天,噴施一次殺蟲劑+殺菌劑,待藥干后,即可套袋,套袋時,袋口要注意扎緊,防止雨水及害蟲進入。采果前15天,取袋,讓果實著色。
梨樹苗目前, 梨樹主要病蟲害有梨大食心蟲、蚜蟲、紅蜘蛛、梨木虱、椿象、潛葉壁虱、黑星病和輪紋病等。全年---時期和措施見附2
梨樹苗采收期依品種而異。一般早熟品種宜在八成熟時采收,以便運輸和短期貯藏;晚熟品種在充分成熟時采收,可以提-和貯藏力。
梨樹苗貯藏溫度好能保持1-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5-90%。梨果貯藏期間,梨樹苗求購,易發(fā)生青霉病、褐腐病和輪紋病,引起爛果。加強果實生長期中的噴藥保護,采收、運輸過程中注意避免果皮損傷,選果時注意選無損傷的梨果貯藏,果實消毒、包紙,均可減少發(fā)病和傳病。
梨苗都用嫁接法繁殖。杜梨作砧木抗旱耐濕,也耐鹽堿性土壤,梨樹苗基地,淮北地區(qū)應(yīng)用較多,南方也可采用。豆梨耐澇抗旱,并抗腐爛病,煙臺梨樹苗,在粘重土上生長-,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用作砧木,幼苗期生長較慢。砂梨種耐濕、耐熱,抗旱力稍弱,幼苗前期生長快,是南方溫暖多雨地區(qū)的常用砧木。每千平方米播種量,大粒種子2.3公斤-3.0公斤,梨樹苗品種,小粒種子1公斤-l.5公斤。種子秋播或經(jīng)沙藏層積處理后春插。層積溫度保持1-5℃,層積天數(shù)一般 50-70天。
梨砧木實生苗前期生長較慢,而當年芽接時要求砧木粗度至少在0.6公分以上。生產(chǎn)上可對砧木苗采取勤施肥水,適期摘心促進砧木苗加速增粗,以提高嫁接率。
當年秋季嫁接多用芽接法,如芽接沒有成活,第二年春天可用枝接法補接。對芽接成活苗,在8-9月間進行圍內(nèi)斷根或冬季剪主根移栽,可促進側(cè)根的生長,提高出圃苗的標準,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