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00年,一個原始人不小心弄出了葡萄酒,當時即沒玻璃、沒青銅、沒鐵、更沒塑料,他就將葡萄酒裝在陶瓷罐中。
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商人運送石頭的時候發現了玻璃的存在,早的時候制造的知識玻璃珠,這種東西很美觀,在第三年玻璃被用于釉料罐和花瓶,直到公元前1500年,高白料玻璃酒瓶生產,才有了中空玻璃。但由于玻璃工藝不高,玻璃瓶易碎,不便于葡萄酒的運輸和儲藏,玻璃瓶普及率不高。
17世紀燒煤熔爐出現,不怕摔的厚實玻璃才制造出來了,這個時候,玻璃瓶成功取代了陶瓷罐。玻璃制品穩定性高,酒在玻璃瓶中不會被快速熟化,能---葡萄酒的品質,不象陶瓷罐;同時,玻璃瓶有個好幫手--橡木塞,小巧別致,玻璃瓶和橡木塞地提高了葡萄酒的陳年能力。當時,葡萄酒瓶顏色呈現出綠色,主要原因是制造的酒瓶中含有許多雜質,后來,人們發現深綠色的酒瓶有助于保護瓶中的葡萄酒不受光線的影響,有助于葡萄酒的陳年,這樣葡萄酒瓶呈深綠色一直延續至今。酒瓶的容量依靠吹瓶師glass-blower來制作。吹瓶師肺活量大的,可制出800毫升的瓶的,肺活量小一點的,就吹出600毫升的瓶子。20世紀,歐洲的一些---將航運的小橡木桶規定為225升,一個小橡木桶灌300瓶,每一瓶750毫升。
瓶底的凹槽,在17世紀以前是沒有的。17世紀時,紅酒釀造技術,---是過濾技術不太好,常有大量沉淀物。為便于沉淀,就加了個凹槽,據說,朔州玻璃酒瓶生產,凹槽是17世紀中葉出現并一直延用至今。
加厚的酒瓶有什么用?---地保護葡萄酒。
對于葡萄酒來說,白酒玻璃酒瓶生產,光線、高溫、溫度大幅變化以及運輸時的震動等等都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酒瓶、更厚,則可以更有效地保護葡萄酒,以防酒液受到---。
陳年效果---;葡萄酒在酒瓶中的陳年,主要依賴與橡木塞氣孔所帶進來的微量氧氣的緩慢接觸。而大量的氧氣則會對葡萄酒的酒質造成損害。酒瓶的尺寸越大,則表示葡萄酒與橡木塞接觸的面積比例越小,可以大幅度降低氧氣造成酒質受損的風險,同時讓葡萄酒的陳年速度放緩,終有助于得到一瓶陳年得優雅的葡萄酒。
瓶底凹槽是怎么來的?
葡萄酒瓶底的凹槽并不是一個隨意的設計,它確實有它存在的實用價值。
一方面,在瓶底設計凹槽,可以讓沉淀物落于凹槽內,以削減葡萄酒液內的雜質。通常來說,越需求長期儲存的葡萄酒,凹槽會越深。
另一方面,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凹槽也有防止酒瓶功能。凹槽的曲線使瓶底和瓶壁相同結實,香檳酒瓶的凹槽較深。
然而在今天,葡萄酒在裝瓶前都會經過低溫結晶過濾,出現沉淀的情況很少。況且,市面上見到的大多數葡萄酒都并不能陳年太久,烤花玻璃酒瓶生產,大多需要在3-5年內飲用,因此葡萄酒瓶底很深的凹槽其實并沒有太大意義,與酒的也并無太大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