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注釋
“捭之者”八句:陶弘景注:“開言于外,故曰陽也;閉情于內,故曰陰也。”默,沉默。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陶弘景注:“言賢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賢,具有德行、才能的人。不肖,不具有德行、才能的人。
乃可捭,乃可闔:陶弘景注:“賢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闔而異之。智之與勇,可進而貴之;愚之與怯,可退而賤之。”捭,東風天龍大馬力離合器,開。
無為以牧之:陶弘景注:“賢愚各當其分,股肱各盡其力,但恭己無為,豪沃離合器蓋子,牧之而已矣。”無為,道家哲學概念,沃爾沃離合器蓋子,即順應自然的規律與變化。牧,治理,管理。
有無:指才能的有無。實虛:指表現的真假。
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陶弘景注:“言任賢之道,必審定其材術之有無,性行之虛實。然后隨其嗜欲而任之,以見其志意之真偽也。”見,通“現”,表現出來。志意,志向與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