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茭管理:無論一熟茭還是兩熟茭,栽植當年只產秋茭,田間管理基本相同。田中早期宜淺,保持水層4~5cm;分蘗后期,即栽后40~50天,逐漸加深到10cm,到7~8月,空氣能茭白烘干機,氣溫常達35℃以上,應繼續(xù)加深到12~15cm,以降低地溫,控制后期無效小分蘗發(fā)生,促進早日孕茭。但田間水位深不宜超過“茭白眼”。秋茭采收期間,氣溫逐漸轉涼,水位又宜逐漸排淺,采收后排淺至3~5cm,后以淺水層或潮濕狀態(tài)越冬,不能干旱,也不能使根系受凍。
茭白生長量大,要多次追肥。一般在栽植返青后追施次,施入高氮復合肥20公斤/畝。如基肥充足,茭白烘干機多少錢,苗長勢旺,也可不施。10~15天后施第二次追肥,以促進早期分蘗,一般施入高氮復合肥10~15公斤/畝。到開始孕茭前,即部分單株開始扁稈,其上部三片外葉平齊時,要及時重施追肥,施入鉀、氮為主的復合肥20~25公斤/畝,以促進孕茭。兩熟茭早秋栽植的新茭,當年生長期短,故只在栽后10~15天追肥一次,施入40~50公斤/畝的氮、磷、鉀復合肥。
除了施肥外,還要進行田間除草,一般從栽植成活后到田間植株封行前應進行2~4次,但要注意不要損傷茭白根系。在盛夏高溫季節(jié),長江流域一般都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茭白烘干機,要剝除植株基部的黃葉隨即踏入行間的泥土作為肥料,以促進通風透光,降低株間溫度。冬季植株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后,割去殘枯莖葉,這樣來年萌發(fā)新苗可整齊均勻,保持田間清潔及土壤濕潤過冬。當氣溫將降到-5℃以下時應及時防凍。
梅菜,主要產地是在梅州地區(qū)、惠州地區(qū),相傳為梅仙姑送的菜種,故叫梅菜,是廣東(梅州、惠州)的特色傳統(tǒng)名菜,屬于腌制食品。梅菜是用鮮梅菜為原料經腌制后再脫鹽等工藝制成的產品。四川地區(qū)也有類似的干咸菜,主要用來做梅菜扣肉的。
梅菜加工傳統(tǒng)工藝步驟
梅菜的生產季節(jié)是冬季,收獲時先將地里的菜砍倒仰曬---,然后用刀將整棵菜開成菜芯---、一片一片連成一體的形狀。再曬---,接著把菜放進水泥池內,放一層菜加一層鹽,用腳踩實,岳西茭白烘干機,并用大石塊壓住,3天后便可取出曬到草地或曬谷坪,每天早上曬,晚上收,中途還要加點鹽,曬至七成干,呈金黃色就可以食用了。
梅干菜在腌制過程中,經過短時間發(fā)酵,使雪里蕻或芥菜中所含的芥子甙水解成具有香味的,因而形成一種特有的鮮香氣味。---的梅干菜含水量18%左右,色黃亮,粗壯柔軟,大小均勻,菜形完整,無雜技及碎屑。現在很多地區(qū)配合梅菜烘干機來提高生產效率。
茭白,屬于一種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其產地主要分布位于長江流域和水澤以南地區(qū)。茭白主要使用部位是肉質嫩莖,其含有豐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以及---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
茭白的生育期較長,適應性強,并且對土壤要求較低,因此一般在水田、稻田都是可以種植的。那如何才能收獲高產的茭白呢?想要茭白長得好,栽培技術和用肥方法非常重要。
一、茭白種植的環(huán)境條件
光:一般要求光照充足,不耐遮陰。茭白為短日照植物,所以在---日照長度變短后才能---孕茭,目---熟悉茭的品種保留這種特性,而二熟茭則有所改變,對日照的反應也不敏感,在長短日照下均可孕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