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石體表面的裂縫或縫隙處的新舊程度。一般而言,縫隙處看起來比較新,而周圍的石體則較老。
觀察石體表面的裂縫或縫隙處上下或左右的石體,如果是拼接石,拼接的兩塊或幾塊石體總是存在一定的色差,這也提供了判斷是否是拼接石的有力證據。因為天然整塊的太湖石,其石體顏---調比較一致,不會像拼接石那樣具有明顯的色差。
拼接的太湖石
太湖石價值較高,體量和外形是評價優(yōu)劣的主要因素。為了追求體量,增加石體的塊度,人為拼接造就一塊有“形”的太湖石,某些---商家有時會將原本不相關的、體量較小的太湖石進行拼接處理,假山太湖石,使其黏結在一起,人為造就成一個整體,園林太湖石,從而抬高其價格。
對于拼接的太湖石,在辨別時-要注意石體表面的裂縫或縫隙處。如果一塊太湖石表面存在較明顯的裂縫或縫隙,南京太湖石,而且裂縫或縫隙貫穿于整塊石體,那就要心存懷疑。
成因特點:
據《清異錄》載:五代后晉時始有人玩賞,到唐朝開始-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個酷愛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歸仁里和南郭的別墅收藏太湖石極富白居易稱他“休息之時,太湖石出售,與石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石,愛之如兒孫”的地步,可見其愛石之深。白居易曾寫有《太湖石記》專門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譜》中也專門有記載,而發(fā)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綱”指的就是太湖石,從而引起了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