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異物存在的位置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鏡、目鏡或裝片(1)移動玻片: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2)更換目鏡:異物不隨載玻片移動而移動,更換目鏡后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3)更換物鏡:若執行前兩次操作后異物仍然存在,連續變倍顯微鏡,但更換物鏡后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要使視野變亮,一般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使視野變暗,一般用平面鏡和小光圈。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是顯微結構,連續變倍顯微鏡,包括細胞壁、葉綠體、細胞核,染色后的線粒體等。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是亞顯微結構,包括細胞膜、內質網膜、核膜、核糖體、微體、微管和微絲、高爾基體、中心體等直徑小于0.2微米的細胞超微結構。
從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到掃描隧道顯微鏡,顯微術與近現代科學結伴同行,走過了400多年的歷程。顯微鏡陪伴伽利略、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一路走來。顯微鏡發展的歷史,是科學---的歷史,是技術-的歷史,是制造技術發展的歷史。顯微鏡是人類科學、技術、工程活動的和諧產物。像科學史一樣,顯微鏡發展史是一面鏡子,給我們許多深刻的啟發。顯微鏡幫助我們看清物體微觀尺度的面貌。有了顯微鏡,人類不僅可以研究微觀結構,發現新的規律,連續變倍顯微鏡批發,而且在更小的尺度下,發現了另類的賞心悅目的美。顯微鏡既是---融合統一的產物,又是---融合統一的“證人”。可以說,顯微鏡的發展是現代科學的基礎之一。顯微鏡在孩子學習科學中的作用,連續變倍顯微鏡報價,就像地圖儀在孩子學地理中的作用。有了顯微鏡,孩子就等于有了打開另一個的大門,他就開始學會觀察身邊的萬物。而觀察就是科學的步。
顯微鏡的歷史,就是不斷提高分辨率的歷史:使越來越小的樣本細節,能夠在眼睛上形成1以上的視角。科學家漸漸認識到,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與照明輻射的波長成正比。照明輻射的波長越短,顯微鏡的分辨率越高。可見光的波長為400納米~760納米。現代光學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可以達到2000,能夠分辨200納米的物體,可以看到的---。多數---比---小得多,使用光學顯微鏡就無法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