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脂后的水洗工序和磷化后的工序水洗和純水洗。水洗工序的實質是用水稀釋、置換的原理洗掉被涂物上附著的處理液,水洗效果與水洗次數、水洗方式、水洗用水的污染度、自來水和純水的水質、瀝水時間等工藝參數有關。
多次水清洗是提高洗效果的關鍵因素,一般達到工藝要求的洗凈度,需水洗2?4次。每次水洗要達到稀釋10倍的目的即每次水洗水的污染度控制在前道工序處理液濃度的1/10以下。
每道水洗的時間不是關鍵的工藝參數,在大量生產的流水線上噴射水洗一般為20?30s,浸式水洗為浸入即出。每道水洗時間長了,提高清洗效果不大,而且會增加運轉費用,不經濟。工序間的瀝水液時間應達到不僅沒有水流,而要幾乎無滴水的程度。一般為30s左右,不超過lmin。如果超過lmin還滴不干凈,則應從產品設計上開工藝孔解決。瀝水時間長了被涂物易風干,產生銹蝕,需噴霧加濕防銹。ced涂裝屬于水性涂裝工藝,在上已可稱為“綠化工藝”,但隨著保護地球環境的標準提高,要求進一步低voc化、無害化和低碳化。
要充分注意清洗用水的水質,所用自來水的電導率應小于200us/cm。新鮮純水的電導率要小于lous/cm。前處理的終一道水洗必須用純水來置換自來水,使從工件上滴落下來的水的電導率小于30us/cm,這樣才能達到蝕性、高裝飾性涂層電泳涂裝的涂裝要求。陰極電泳涂裝工藝、設備設計的基本守則新的ced涂裝線經調試達產后,應滿足工藝要求的涂膜及相關的經濟技術指標,具體內容如下。
防止帶電入槽涂膜弊病,已有較成熟的工藝技術措施:
1工件在入槽前保持全干或全濕,一般設置純水噴霧裝置,---車身外表全濕;
2工件入槽部位少布置陽極,---入槽時的電解反應;
3增強入槽部位的液流,車身與液流是對向,有利于消除入槽口液面的泡沫和工件表面附著的氣體
4輸送應平穩,消除脈動尤其在慢速的場合;
5提高槽液溫度28~33℃,降低濕涂膜的黏性,增強釋氣泡性,電泳流水線掛鉤配件,能消除車身前端涂膜弊病。可是槽液溫度對電泳槽液的穩定性和泳透力有影響。
電泳生產線前處理的化學維護
為了使所設計的預處理系統達到所要求的,必須對槽液作仔細的化學控制和維護。必須建立起和控制好專門的運行參數的范圍。需要控制的專門參數包括處理時間(線速度)、溫度、化學濃度、ph、和總溶解固體等。
脫脂工序:在每工作班次的開始、中間和下班時檢查槽液的化學濃度、溫度和壓力。如有---就作調整。
水洗工序:每工作班次要對總溶解固體(tds)和電導作三次檢查。不允許tds和ph值比原料水的這些值有太大的升高。調整溢流水量會幫助控制淋洗水的水質。如果有---,必須作定期換槽和洗槽。
磷化工序:必須建立標準的膜重標準并作好常規的檢測控制。在每班運行前和運行中必須建立合適的化學濃度、ph、和溫度,以提供所希望的膜重。
鈍化工序:就像自來水水洗一樣,需要控制的是ph和電導。ph的控制標準在供貨商的說明書中已經規定,電導值就需將鈍化液的電導加上原水的電導。如同其它的水洗槽一樣,鈍化槽的參數每天要作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