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餌料:餌料一定要新鮮,切忌投喂變質、腐臭飼料,以免泥鰍吃后患腸wei病。夏季泥鰍生長快,要盡量多喂螺蚌肉、鮮蚯蚓和蠅蛆等動物性蛋白餌料,并改平時一日喂一次為每日兩次,分別在上午9點以前和下午6點以后較涼爽的時間投餌,投喂量以泥鰍當日吃完為宜。應及時撈出剩余餌料,以防污染池水。
控制鰍池水質:夏季鰍魚池的水質酸堿度以ph值7—8之間較適宜,如果池水長時間呈酸性,可以向池內潑灑生石灰水進行調節。
孵出后84小時,苗長7毫米左右,外鰓已縮入鰓蓋內,螵已漸圓,具須4對,卵黃囊全部消失,腸管內可見食品團充積,泥鰍苗能自由游動。孵出后12天,苗長11毫米,鰓已發育完整,具須5對,螵成圓形,胸鰭縮小,尾鰭條增多,背鰭條和殿鰭條均已經發生。孵出后21天,臺灣泥鰍苗哪里有,苗長達到15毫米以上,形態已與成品泥鰍相仿。這時候+泥鰍苗的呼吸功能由鰓呼吸逐漸轉化成兼營腸呼吸。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腸除了---吸收功能之外,還具有呼吸功能,此時不能投喂太飽,以免影響腸呼吸功能。通過前期培育約21天,泥鰍苗批發價格,泥鰍苗的形態已長得與成體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漸健全,泥鰍苗供應,這時便轉入泥鰍夏花培育階段。
進入夏季以來,氣溫逐漸升高,并且多暴雨天氣。近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水產技術指導站發現,有部分養殖---戶養殖的泥鰍活力不強,有漫游、在水面上打轉的現象,還有的表現為眼球---以及出血,有部分泥鰍皮膚出血、嘴部發白、腹部腫脹、腸道無食物等,泥鰍苗,根據這一情況,他們邀請蘇州大學的凌去非,到現場為泥鰍養殖---戶傳授高溫期泥鰍的病害---技術。凌從以下兩個方面為養殖戶作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