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四雙筷子擺成一個正方形。同樣方法疊三層筷子。用502膠將連接點固定。
2. 用紅繩把四個角綁牢。這樣一個底座就完成了,同樣方法再做一個。拿出一雙筷子,用紅繩將筷子頭尾兩端與兩個底座綁緊固定。
3. 以同樣的方法,將其他三面也用筷子固定,太陽能宮燈,燈籠的骨架就做好了。將紙剪出適合的大小,剪之前把紙張疊幾層再剪,太陽能宮燈規格,可以剪得更整齊
4. 把剪好的紙沿著做好的骨架四周圍一圈,并用雙面膠粘貼在四根支柱上。在燈籠的頂部四個角各綁上一條紅繩,將四條繩子合在一起打一個結,穿上一根筷子。
5. 在燈籠的底部掛上紅色流蘇,并根據自己的喜好,太陽能宮燈經銷商,在燈籠上貼上裝飾物,一個漂亮又的宮燈就完成了。
易創帶您了解太陽能宮燈的起源:
藁城宮燈為藁城特有的民間工藝,產于藁城區及所轄梅花鎮屯頭村。它起源于東漢,盛于隋唐。其主體用高1檔玻璃卡紙敷彩,手工刻制而成,框內畫面系有名的蔚縣民間彩色剪紙。據《河北村鎮詞典》記載:相傳,清雍正年間,屯頭村一李姓老漢有做燈籠的手藝。每到年節,便做幾對燈籠掛在自家門口,以增添節日氣氛。有一年,他做了幾對精致的燈籠到藁城集市上去賣,恰被縣太爺看見,并全部買下,掛在縣府整日觀賞。這一年又到了進貢日期,縣太爺為取悅皇上,將自己心愛的燈籠獻進宮內,果然被雍正皇上一眼看中,太陽能宮燈價格,龍顏大悅,便把燈籠作為貢品。后來皇宮內到處掛上了大紅燈籠,由于是皇宮-,于是人們將貢燈稱作宮燈。這是藁城宮燈得名的原因。
現代宮燈主要以鋼絲為骨架,塑料成型的上下座,和空心鐵桿為支撐,顏色絢麗的布料為主要原料手工制作完成。
1.將特1制的鋼絲上下兩頭插入上下兩個塑料座多個小孔內,骨架初見雛形。
2.將兩根鐵桿穿入剛做好的骨架上下兩個塑料座的兩個大孔內,尺寸合適后用氣---固定一端的鐵桿與塑料座,骨架制作完成。
3.將布料裁剪成類似長橢圓形的布片,將布片繡花、燙金或者彩印出象征吉祥如意的圖案,再將幾個片布的邊緣用縫紉機扎好,這樣燈籠套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