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電解磨削加工,---外殼模具制造精度和表面1、合理使用冷卻潤滑液,發揮冷卻、洗滌、潤滑的三大作用,保持冷卻潤滑清潔,從而控制磨削熱在允許范圍內,以防止工件熱變形。---磨削時的冷卻條件,如采用浸油砂輪或內冷卻砂輪等措施。將切削液引入砂輪的中心,切削液可直接進入磨削區,發揮有效的冷卻作用,防止工件表面。2、將熱處理后的淬火應力降低到低限度,因為淬火應力、網狀碳化組織在磨削力的作用下,組織產生相變極易使工件產生裂紋。對于-外殼模具為了消除磨削的殘余應力,在磨削后應進行低溫時效處理以提高韌性。3、消除磨削應力也可將外殼模具在260~315℃鹽浴中浸1.5min,然后在30℃油中冷卻,這樣硬度可下降1hrc,殘留應力降低40%~65%。4、對于尺寸公差在0.01mm以內的精密外殼模具的精密磨削要注意環境溫度的影響,要求恒溫磨削。由計算可知,300mm長的鋼件,溫差3℃時,材料有10.8μm左右的變化,(10.8=1.2×3×3,每100mm變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
外殼模具設計-要考慮到加工工藝和產品特性1設計塑膠加工產品時務必充分考慮產品外型、特性和加工工藝中間的分歧。有時候放棄一部分工藝性能,可獲得好的外型或特性。2構造設計確實沒法防止塑膠加工缺點時,盡量讓缺點產生在產品的隱蔽工程位置。3支柱好不要獨立應用,應盡可能聯接至表面或與筋板一同應用,目地是提升支柱的抗壓強度及使塑膠粒流動性更暢順。4支柱高寬比一般是不容易超出支柱直徑的二倍半。因過高的支柱會造成塑料構件成形時困氣(長度太長時會造成氣孔﹐燒焦﹐填充不夠等)。5支柱高寬比若超出支柱直徑的二倍半,-是在是杜絕表面的支柱,提升支柱的抗壓強度的方式是應用筋板6形狀以圓形為主﹐其他形狀生產加工不容易7不要貼太近轉角或者是外壁側,要與產品表面維持一段的距離。
外殼模具設計原則之二是什么?1、適度的出模傾斜度可防止產品壓光貼畫。光潔表面的出模傾斜度應***0.5度,細皮紋砂面表面超過1度,粗皮紋表面超過1.5度。2、適度的出模傾斜度可防止產品頂傷,如頂白、頂形變、頂破。3、深腔構造產品設計時外表面傾斜度盡可能規定超過內表面傾斜度,以-塑膠加工時磨具型芯不繞位,獲得勻稱的產品壁厚,并-產品張口位置的原材料抗壓強度。關于設計產品壁厚:1、各種各樣塑膠均有一定的厚度范疇,一般0.5~4mm,當壁厚超出4mm時,將造成制冷時間太長,造成縮印等難題,應考慮到更改產品構造。2、壁厚不勻會造成表面縮水率。3、壁厚不勻會造成出氣孔和溶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