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9年以來至6月底,鐵礦石主力合約價格從年初的491.5元/噸上漲至833.5元/噸,漲幅69.58%,青島港金布巴粉現貨從483元/濕噸上漲至834元/濕噸,漲幅72.67%,換算標準品的價格為932元/噸。-方面,普氏指數從72.35美元/噸上漲至117.95美元/噸,換算含稅價格為951元/噸。價格始終低于港口現貨價格和普氏價格。
伴隨鐵礦石價格大漲,鋼鐵行業利潤日趨減少。根據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5月,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55億元,5083鋁板報價,同比下降18.15%。同期,鋼企采購進口鐵礦價格同比增長19.1%,煤、焦炭、廢鋼價格也在上漲,直接影響了企業效益,西藏5083鋁板,而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仍然---63.96%。
面對這一局面,5083鋁板價格,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人士直接喊話“礦價太貴了”!
眾所周知,全球鐵礦石供應基本上掌握在---家鐵礦石供應商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力拓礦業手中,其市場份額占市場總額的七成。2003年,中國鋼鐵行業蓬勃發展,令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的鐵礦石進口國,中業自然而然地坐到了上述三大礦山的談判桌對面。
每年四季度開始,中國鋼廠和三大礦進行年度定價談判,1決定下一財年鐵礦石離岸價格的長協機制,幾乎是2003年到2010年之間我國進口鐵礦石定價的途徑。
2010年,全球鐵礦石定價模式改變,結算價轉向普氏指數,季度定價取代年度定價,越來越多中國鋼廠參與到鐵礦石貿易之中,鐵礦石價格進入指數定價階段。不過,大型鋼廠依然采取長---價模式,鐵礦石現貨部分采取“指數均價+溢價”的浮動定價模式。結果鐵礦石普氏指數后來曾漲到193美元/噸。
2013年10月,鐵礦石在大商所上市,為鋼企提供了一個價格發現的新工具。上市當月,普氏指數均價仍在130美元/噸以上,比今年6月普氏指數均價高出20多美元/噸。
“國內鐵礦石價格除了反映普氏指數定價之外,同時也把國內中小礦山的現貨銷售也歸進來了,推動普氏指數定價偏高的非理性態勢回歸理性,且在節奏上相比普氏指數有所。”業內研究人士-。
實際上,普氏價格作為鐵礦石定價基準這一現實一直沒變,國內現貨也好、也好仍無法撼動這一格局。雖然普氏指數是價格形成的源頭和---,但市場透明的價格機制卻對普氏指數起到了制約作用。
7月5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鋼鐵金融衍生品國際---”在上海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在會上表示,將---亂漲價、價格壟斷等不規范行為,以維護鐵礦石市場政策秩序。鋼材降價、鐵礦石漲價,鋼鐵企業盈利水平不斷下降,企業已難以---,比價關系扭曲,鋼鐵產業鏈的發展不可持續。
“不管什么因素引發,上游礦山所處的這個環節確實非常有利,也許即便沒有,可能還會有什么其他的因素,只要改變一下上游供給的節奏和預期,都會導致這個結果。鐵礦價格上漲現象背后,實際上是產業鏈利潤再分配的過程。”---研究---付鵬-,在供給側改革紅利總量一定的情況下,5083鋁板供應,產業鏈在存量分配的條件下,矛盾就會體現出來。鐵礦石價格上漲是必然結果。
付鵬認為,透過現象看本質,鐵礦石漲價現象背后,是國內鋼鐵行業和海外寡頭礦山之間上演的“利潤分配的”。怎奈,上游來了這樣一出“供給側”的戲呢?
“今年礦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還是上一輪四大礦資本開支擴張帶來的產能擴張到了尾聲,疊加,加劇了供給收縮。礦山事故的發生其實也是資本開支收縮、安全維護不足帶來的影響之一。”有聲音認為。
鐵礦石上漲局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化環境中,企業作為利潤的追求者,一旦出現高得不合理的利潤,自然會有新的進入者,近期---擴產的礦山已經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