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黏土性質
耐火黏土無論是作為制品的骨料或是結合劑,都要有各種相應的物理性質,基本的耐火性、燒結性及可塑性和結合性。
耐火性是指在一定的高溫下抗熔化的性能。就耐火材料而言,其中所含al2o3的熔點---,因此具有相應的耐火性。耐火度的高低取決于al2o3含量,一般al2o3含量高的耐火度高,反之則低。耐火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制品在高溫下的抗壓強度及荷重軟化點等技術指標,是確定制品及其應用范圍的重要因素。
燒結性是指耐火黏土經過煅燒,能獲得一定的密度和強度的性能,是制品在工藝過程中用到的一個重要的熱工指標,用來確定原料的煅燒溫度和制品的燒成溫度。
可塑性和結合性是耐火粘土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任意形狀而不,當停止外力時仍能保持原型不變的性能,這一性能可以確定成型工藝和結合劑的配比,以制作各種耐火制品。
粘土鈉化劑的大致添加量---首先對鈣基粘土原礦開始提純工藝,可以得到---含量較高的鈣基---原料,之后需對其進行鈉化改型。---陽離子(ca2+、mg2+等)水化膜薄,收縮倍數低,陽離子交流容量(cec)小;陽離子(na+、k+等)水化膜厚,收縮倍數高,cec大。同時,---具有更高的吸水率和熱穩定性、---的可塑性和粘結性、以及更的膠體懸浮液觸變性和潤滑性。因此,在無機凝膠的制備過程中要將鈣基改性為。鈣基粘土中---層間所吸附的陽離子,主要為ca2+、mg2+,這種吸附離子與晶體的結合不很堅固,易被na+離子所置換,從而完成鈣基---的鈉化改性。改性機理:ca-bentonite+2na+***na2-bentonite+ca2++鈉化劑
煅燒粘土的煅燒工藝粘土在煅燒過程中由于煅燒溫度不同,煅燒產品的物相不同,特性不同,致使應用方向和應用領域也不同。因此,煅燒溫度是產生不同粘土產品的關鍵因素。低溫煅燒600-1000℃,其粘土產品活性高,用于合成分子篩、鋁鹽及塑料、橡膠的功能性材料。中溫煅燒1000℃-1200℃,其粘土產品白度高、不透明性好,可用于造紙、涂料工業,替代鈦作結構性顏料。用于造紙可增加紙涂層孔隙積和松厚度,減少壓光時的亮度和不透明度的損失。高溫煅燒1200℃以上,其粘土產品為莫來石、堇青石,用于生產莫來石粒密鑄造型砂、耐火材料和特種陶瓷等。根據煅燒溫度的不同,可將煅燒粘土分為不完全煅燒粘土和完全煅燒粘土。不完全煅燒粘土:煅燒溫度為650-750℃,脫---,密度2.4-2.5g/cm3;,可用于造紙填料和涂布。完全煅燒粘土:煅燒溫度為1000-1050℃,在電子顯微鏡下已出現少量莫來石晶體,密度約2.7g/cm3;,白度在90%以上。完全煅燒粘土的---性對涂布紙,尤其是對低定量涂布紙的生產十分重要,在紙板涂料中其用量也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