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泥鰍苗前要用生石灰或漂-清塘,待一周后水體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并在放苗前事先放入數條泥鰍苗試水,4-8小時內無異常反應,泥鰍苗方可正式下塘,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30-50 cm。
放苗前畝投放300kg腐熟的糞肥,以培育天然餌料,3-5天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到高峰期,及時投放苗種。每畝投放泥鰍仔魚15萬尾左右,泥鰍苗下塘后每天畝投喂泥鰍苗-粉料或自己自制的粉料,不主張投喂豆漿,豆漿雖然適口,但是肥水快不容易控制水質.
一旦發病,立即潑灑食yan水,每立方米水體用食yan5克,泥鰍苗,以此調節泥鰍苗體內外的滲透壓,使體內氣體“滲”帶體外水中去。待病情減輕后,再大量換注水。種鰍或成鰍患氣泡病,可將其轉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暫養,哪里能買到泥鰍苗,它們會很快好轉。此法﹙食yan水﹚目-般效果不大,“將其轉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暫養”不現實,操作難度-,“微流水”不是隨處可有,因此,臺灣泥鰍苗,此法值得思慮。
泥鰍苗入池時要求池水溫度不能低于運魚水溫3℃,如果水溫相差過大,就應先逐漸調整溫差,鰍苗適應后再入池。用塑料袋運輸的鰍苗,在入池前應先將塑料袋開口緩慢放入預先安置好的水箱內,10分鐘~20分鐘后再將鰍苗連水一起緩慢倒入箱內,借此調節水溫差和鰍苗對袋內氣壓改變的適應,有人稱為“緩苗”。如果開袋時發現鰍苗呈仰臥狀態,這是---現象,只要經過緩苗,泥鰍苗多少錢,放入清水一段時間即可恢復。如果將鰍苗從袋中直接傾入池內,即使在放養時肉眼觀察生活正常,下塘后也會發生,即運輸后。因此塑料袋運輸魚苗,入池要-細致操作,緩苗處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