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注意事項:⑴塑件形狀及壁厚設計---應考慮有利于料流暢通填充型腔,盡量避免尖角、缺口。⑵脫模斜度應取大,含玻璃纖維15%的可取1°~2°,含玻璃纖維30%的可取2°~3°。當不允許有脫模斜度時則應避免---脫模,宜采用橫向分型結構。⑶澆注系統截面宜大,流程平直而短,以利于纖維均勻分散。⑷設計進料口應考慮防止填充不足,異向性變形,玻璃纖維分布不勻,易產生熔接痕等---后果。進料口宜取薄片,寬薄,扇形,環形及多點形式進料口以使料流亂流,玻璃纖維均勻分散,以減少異向性,好不采用針狀進料口,進料口截面可適當增大,其長度應短。⑸模具型芯、型腔應有足夠剛性及強度。⑹模具應淬硬,拋光、選用耐磨鋼種,易磨損部位應便于修換。
外殼模具設計原則之二是什么?1、適度的出模傾斜度可防止產品壓光貼畫。光潔表面的出模傾斜度應***0.5度,細皮紋砂面表面超過1度,粗皮紋表面超過1.5度。2、適度的出模傾斜度可防止產品頂傷,如頂白、頂形變、頂破。3、深腔構造產品設計時外表面傾斜度盡可能規定超過內表面傾斜度,以---塑膠加工時磨具型芯不繞位,獲得勻稱的產品壁厚,并---產品張口位置的原材料抗壓強度。關于設計產品壁厚:1、各種各樣塑膠均有一定的厚度范疇,一般0.5~4mm,當壁厚超出4mm時,將造成制冷時間太長,造成縮印等難題,應考慮到更改產品構造。2、壁厚不勻會造成表面縮水率。3、壁厚不勻會造成出氣孔和溶接痕。
外殼模具正常運轉情況下如何測試外殼模具的各種性能先要了解塑料外殼模具的基本情況,如首先應給每副外殼模具配備履歷卡,詳細記載、統計其使用、護理(潤滑、清洗、防銹)及損壞情況,據此可發現哪些部件、組件已損壞,磨損程度大小,以提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料,以及該外殼模具的成型工藝參數、產品所用材料,以縮短外殼模具的試車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加工企業應在注塑機、外殼模具正常運轉情況下,測試外殼模具各種性能,并將后成型的塑件尺寸測量出來,通過這些信息可確定外殼模具的現有狀態,找出型腔、型芯、冷卻系統以及分型面等的損壞所在,根據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斷外殼模具的損壞狀態以及維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