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樂仙宮”致力于打造新型產業化水產養殖技術交流平臺,連接大專院校、水產科研院所,促進水產科技成果轉化,---于智能化、型、工廠化水產養殖高1端裝備研發、推廣。為合作伙伴打造技術---,成本低廉,---,可控的養殖設備。
工廠化養魚是以機械、生物、化學與自動控制等現代技術裝備起來的一種封閉式循環水魚類養殖方式。這種養殖是室內的高養殖,養殖的品種較廣,如半滑舌鰨、石斑魚、南---對蝦、海馬、---、羅非魚等。采用工廠化養魚可以避免受到環境的影響。循環水養殖方式可充分利用水資源,在水循環凈化的過程中,水質清澈,氧氣充足,提高了魚類抵抗病害的能力,并且可適當增加養殖的密度,提高產量。在育苗中,使用工廠化養魚的方式,可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室外驕陽似火,而在遂昌縣三仁鄉好川村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里卻是涼風習習,一群群石斑魚在養殖桶里歡快地游弋。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運行半年后,基地---20萬尾光唇魚石斑魚以每斤60元的價格源源不---應上市。
自我省“五水共治”行動開展以來,遂昌水環境得到了---,同時也倒逼著漁業向集約型轉型發展。2015年7月,一直從事傳統漁業養殖的農民駱仕紅投資300萬元從德國引進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調試,今年1月正式投入運行。該項目采用內循環系統,陸地上怎么養魚?,通過過濾、增氧、消毒、加溫控溫等環節形成水循環利用系統,在漁業生產過程中---節約了水資源,不污染環境也不受周圍環境污染的影響,可以連續生產高密度---高經濟價值、綠色有機的生態水產品,實現水產業養殖規模化、化生產。在群山環抱中,這個占地10畝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安靜地駐扎在山谷中。走進寬敞的大棚,100多個白色大型養殖桶整齊地排成了4列,場面壯觀。據養殖場主駱仕紅介紹,一只桶直徑2米、高1.5米,一次能養殖5000尾石斑魚;據統計,這個占地10畝的養殖基地能的養出相當于140畝傳統池塘養殖面積的石斑魚數量,一年養殖石斑魚達50萬尾。
“石斑魚對水質要求---,凈化后循環使用的水達i類水標準。”駱仕紅說。據了解,該項目的亮點就是利用循環水的原理,而且通過凈化后水質能達一類水標準再返回養殖區使用。只要將水---接入到養殖桶,養殖桶養魚后排出的水,通過水管進入固液分離、濾床、紫外殺菌等處理系統,再通過水管重新回到養殖桶,不斷地循環使用,既節水又。
“平時,除了補充點蒸發掉的水,整個生產過程幾乎不用原水。”駱仕紅說。一般的池塘養魚所用的水是死水,而循環水系統里的水始終處于活水狀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中的廢水,可以通過水循環不斷地交換到養殖區外的凈化區,如此循環,實現養殖廢水的零排放。避免傳統池塘養殖造成的水污染。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還能讓我們漁民輕松養魚。”駱仕紅開心地說。由于工廠化水養殖技術整個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在偌大的“魚工廠”里,只有一位技術工人在管理。其中,熔氧增溫水質監測和水質調節這一技術,讓漁民擺脫了以前“靠天吃飯”的局面,不再受氣候變化、水---化的影響。“養殖石斑魚---出現藍甲藻類病,到目前為止還無人---。而水循環系統則要經過紫外殺菌等處理,有效隔離養殖病害的侵入,解決了藍甲藻類病難題。”駱仕紅說。
“該項目的推進,將進一步突破遂昌在漁業發展空間上的---,對山區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遂昌縣三仁鄉章君劍介紹,這種占用很小的空間,就能夠產出大量水產品的生產模式是今后山區漁業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