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電解磨削加工,---外殼模具制造精度和表面1、合理使用冷卻潤滑液,發(fā)揮冷卻、洗滌、潤滑的三大作用,保持冷卻潤滑清潔,從而控制磨削熱在允許范圍內,以防止工件熱變形。---磨削時的冷卻條件,如采用浸油砂輪或內冷卻砂輪等措施。將切削液引入砂輪的中心,切削液可直接進入磨削區(qū),發(fā)揮有效的冷卻作用,防止工件表面。2、將熱處理后的淬火應力降低到低限度,因為淬火應力、網狀碳化組織在磨削力的作用下,組織產生相變極易使工件產生裂紋。對于---外殼模具為了消除磨削的殘余應力,在磨削后應進行低溫時效處理以提高韌性。3、消除磨削應力也可將外殼模具在260~315℃鹽浴中浸1.5min,然后在30℃油中冷卻,這樣硬度可下降1hrc,殘留應力降低40%~65%。4、對于尺寸公差在0.01mm以內的精密外殼模具的精密磨削要注意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要求恒溫磨削。由計算可知,300mm長的鋼件,溫差3℃時,材料有10.8μm左右的變化,(10.8=1.2×3×3,每100mm變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
外殼模具正常運轉情況下如何測試外殼模具的各種性能先要了解塑料外殼模具的基本情況,如首先應給每副外殼模具配備履歷卡,詳細記載、統計其使用、護理(潤滑、清洗、防銹)及損壞情況,據此可發(fā)現哪些部件、組件已損壞,磨損程度大小,以提供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料,以及該外殼模具的成型工藝參數、產品所用材料,以縮短外殼模具的試車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加工企業(yè)應在注塑機、外殼模具正常運轉情況下,測試外殼模具各種性能,并將后成型的塑件尺寸測量出來,通過這些信息可確定外殼模具的現有狀態(tài),找出型腔、型芯、冷卻系統以及分型面等的損壞所在,根據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斷外殼模具的損壞狀態(tài)以及維修措施。
塑料外殼模具加工工藝要求注塑加工注意的問題1、了解塑料熔體的流動行為,考慮塑料在流道和型腔各處流動的阻力、流動速度,校驗大的流動長度。根據塑料在外殼模具內流動方向即充模順序,考慮塑料在外殼模具內重新熔合和模腔內原有空氣導出的問題。2、考慮冷卻過程中塑料收縮及補縮問題。3、通過外殼模具設計來控制塑料在外殼模具內結晶、取向和---塑料制品的內應力。4、澆口和分型面的選擇問題。5、制件的橫向分型抽芯及頂出的問題。6、外殼模具的冷卻或加熱問題。7、外殼模具有關尺寸與所用注射機的關系,包括與注射機的大注射量、鎖模力、裝模部分的尺寸等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