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體
多缸內燃機的各汽缸通常鑄成一個整體,稱為汽缸體。汽缸體是內燃機的主體,是安裝其他零部件和附件的支承骨架。汽缸體應---內燃機在運行中所需的強度,結構要緊湊。同時應盡可能提高其剛性,使內燃機各部分變形小,并---主要運動件安裝位置正確,運轉正常。為了使汽缸體在重量輕的條件下具有大的剛度和強度,通常在汽缸體受力較大的地
普通式平分式,其特點是:上曲軸箱的底平面與曲軸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這種形式的優點是加工和拆裝方便,但剛度差。主要用于車用油機,柴油機用得不多。
龍門式,其結構特點是曲軸箱接合面低于曲軸中心水平面,整個主軸承位于上曲軸箱內。其優點是結構剛度較好,缺點是加工不方便。中小功率柴油機多采用這種結構。
隧道式,其結構特點是主軸承孔為整圓式,軸承采用滾動軸承。因此,這種機體結構緊湊,剛度好。其缺點是機體顯得笨重,結構較復雜。在小型單、雙缸機中,為便于曲軸安裝,采用這種結構為宜。對于多缸機而言,則需采用盤形滾動軸承作主軸承,較少采用這種結構。國產135系列柴油機的機體屬于這種形式。
底座式,這種缸體的上曲軸箱內無主軸承,曲軸在下曲軸箱上安裝,康明斯發電機修理,并承受主要負荷,底座式汽缸體適用于大型柴油機。
汽缸體的材料一般采用灰鑄鐵。對于重量有特殊要求的發動機,有采用鋁合金鑄造機體的。鋁合金機體的強度和剛度較差,而成本較高。
風冷式內燃機通常采用單體汽缸結構,其汽缸體與曲軸箱分開制造,并通過螺栓將二者連接在一起。為使內燃機得到充分冷卻,在汽缸體和汽缸蓋外表面鑄有許多散熱片。由發動機本身驅動的冷卻風扇將空氣流吹向汽缸蓋和汽缸體。因散熱片多而密,所以散熱面積較大,使零件能夠得到適當冷卻。
風冷式單缸內燃機的汽缸體比較簡單,汽缸周圍除散熱片外,沒有其他零件。風冷式多缸內燃機的汽缸蓋和汽缸體大多各缸分開制造,以便于鑄造和加工。由于同一種零件可以相互通用,因而有利于實現產品的系列化。
配氣相位
原理上內燃機的進氣、壓縮、做功和排氣等過程都是在活塞到達上止點和到達下止點時開始或完成。但是為了進氣更充分,排氣更干凈,進、排氣門要提早打開、---關閉。內燃機的進、排氣門開始開啟和關閉終了的時刻以及開啟的延續時間,通常用相對于上、下止點時的曲軸轉角來表示,稱為配氣相位或配氣定時。表示每缸進、排氣配氣相位正時關系的環形圖,稱配氣相位正時圖。
在上止點附近,進、排氣門同時開啟的角度稱為氣門重疊角以℃a表示。由于新鮮氣體或可燃混合氣和廢氣流動慣性都很大,雖然進、排氣門同時開啟,但氣流并不互相錯位與混合。只要氣門重疊角取得合適,可以使進氣更充分、排氣更干凈。
氣門重疊角必須根據內燃機具體狀況通過試驗來確定。重疊角過小,達不到預期---換氣的目的,過大則可能產生廢氣倒流現象,降低內燃機的工作性能。
配氣相位要根據內燃機的使用工況和常用轉---確定。不同的內燃機,其配氣相位是不同的。配氣相位的數值要通過試驗確定。
為---配氣相位的準確,在曲軸與凸輪軸驅動機構之間通常設有專門的記號,在裝配過程中必須按照相關說明書的要求將記號對準,不得隨意改動。
連桿組的檢驗與修理
1連桿彎曲度的檢驗與校正
彎曲度的檢驗連桿彎曲度的檢驗在連桿校正器上進行。根據連桿軸承的孔徑,擇合適的擴張塊一副裝入心軸,將連桿大頭的軸承蓋裝好,此時,不裝軸承連桿瓦,規定的扭力擰緊,同時裝入已配好的活塞銷,然后將連桿大頭套入校正器的心軸上,旋動整螺母,借心軸上斜面凸軸的作用,使擴張塊漸漸向外張,與連桿大頭孔配至適當的緊度止,并使連桿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如槽塊座位置不當時,可進行調整,使活塞銷緊貼槽座的上平面或下平面。檢查兩邊間隙,若兩邊間隙不一樣,說明連桿彎曲,兩邊間隙相差越大,說明連桿彎曲越厲害。當兩邊間隙的誤差超過0.05~0.1mm時,應進行校正。根據檢查的結果,確定連桿彎曲的方向和程度,然后進行校正。
彎曲度的校正連桿彎曲度的校正,一般是利用連桿校正器上的附屬工具進行,根據連桿彎曲的方向,把校正的---工具夾在虎鉗上,對連桿進行壓正,注意:要邊壓邊檢查,直至連桿校正為止。
由于連桿彎曲或扭曲后有殘余應力存在,雖然在當時是壓好的,但有可能會發生重復變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連桿校正后可放在機油中加溫到150~200℃,以消除或減小連桿彎曲和扭曲的殘余應力。當連桿的彎曲和扭曲程度很小時,校正后可不做此項工作。在沒有連桿校正器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其他簡單工具如虎鉗進行校正。
2連桿扭曲度的檢驗與校正
扭曲度的檢驗檢查連桿的扭曲時,應使活塞銷緊靠槽塊座的側面,觀察兩邊的間隙,若間隙不一樣,說明連桿發生扭曲,其兩邊間隙差應在0.05~0.1mm范圍內,如果超出此值,應進行校正。
扭曲的校正校正連桿扭曲的方法,將校扭曲的兩根杠桿夾住連桿兩邊,不帶螺孔的一根杠桿應放在間隙大的一邊,逐漸旋緊壓力螺釘,迫使兩根杠桿向兩邊分開,漸漸將連桿反扭,邊校正邊檢查,直至連桿校正為止。
3連桿螺栓和螺母損傷的檢驗與更換
連桿螺栓和螺母的常見故障裂紋;伸長;螺紋松曠;螺紋損傷。
產生原因螺栓、螺母的不好;更換連桿螺栓、螺母時,未成套更換;螺栓、螺母與連桿大端的螺栓孔靠合不緊密,松曠間隙大;扭緊螺母時,用力過大;或在同一連桿上,兩個螺母的扭力不一致;螺栓頭和螺母與連桿的支承表面貼附不平整,在螺栓和螺母裝緊后,有歪斜現象;連桿軸瓦的間隙過大,或連桿軸頸的失圓度過大。
在通常情況下,連桿螺栓、螺母不是一下子損壞的,而是由于以上某些原因長期存在而未及時發現,引起材料疲勞而產生的。因此,修理時應仔細檢驗,并進行合理裝配,以免因螺栓和螺母的損傷而發生---事故。
驗方法用5~10倍的放大鏡,在螺栓的圓角處和螺紋附近,仔細檢查有無損傷現象;利用電磁探傷器,檢查有無裂紋;用量尺檢查螺栓長度有無拉伸現象,用螺紋規檢查螺紋有無損傷。
螺栓、螺母的更換技術鑒定在檢驗時,如發現螺栓螺母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予以更換:螺紋有損壞現象,或拉紋在兩扣以上;螺栓有裂紋或有明顯的凹痕;螺栓伸長超過原長的0.3%;螺母裝在螺栓上有明顯的松曠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