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鵝應有水面運動場:一般每只種鵝應有1~1.5平方米的水面運動場,水的---1米左右。
4、選擇好休息場地:中午休息時,應盡量讓鵝群在靠近水邊的樹蔭處活動,以創造更多的交配機會;晚上休息的場地應選擇平坦的避風地面,每只種鵝應有0.4~0.5平方米的面積。
5、加強種鵝的飼養:產蛋前4周開始改用初產蛋鵝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為15%~16%,當產蛋率達20%以上時,改為高峰期蛋鵝料,飼料粗蛋白質控制在18%~19%為宜,在整個繁殖期間每天每只種鵝喂給高峰期蛋鵝料100~150克,并---滿足和鈣、磷的需要。每天飼喂2~4次,同時供應足夠的青飼料及飲水。 公鵝應早補精料,日糧應含有足夠的蛋白質,使其有充沛精力配種,以提高受精率。
6、掌握好配種高峰時間的管理:在---中,早晨和傍晚是種鵝交配的潮。據測定,鵝的早晨交配次數占全天的39.8%,下午占37.4%,早晚合計達77.2%。健康種公鵝上午能配種3~5次。
因此,在種鵝群的繁殖季節,要充分利用早晨放水和傍晚收牧放水的有利---,使母鵝獲得配種機會,提高種蛋受精率。 每天至少給種鵝放水配種2次,所以在早上出圈和晚上歸宿前,要讓鵝群有較長時間的水上運動,為鵝提供更多的交配機會。
鵝苗的養殖在現在家禽類的養殖中仍占據這重要的位置,在養殖行業中的發展比較穩定,市場行情較為---,鵝苗養殖仍然有較大的利潤空間,是很---的養殖項目,它們的養殖利潤空間究竟在哪里呢?
鵝苗養殖的利潤一方面來源于鵝苗孵化帶來的利潤,鵝苗孵化的成本一般較低,孵化的時間相對較短,孵化過程中鵝蛋本身不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并且鵝苗孵化的出鵝率比較高,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的降低了鵝苗養殖的成本。
低成本的另一方面表現在,鵝苗的喂養過程中,鵝苗的喂養不需要---的飼料的配置,較為好養活,草料和精料的費用相對來說較低,并且在鵝苗生長的早期進行yi苗的注射后不會經常的進行鵝苗的防御,這樣---的減少了防疫的成本,養殖成本的減少,就為鵝苗養殖利潤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一、溫度相宜1~5日齡為25~28℃,6~10日齡在23~26℃,11~20日齡為20~24℃,21日齡以后為17-20℃。
二、選好雛鵝健壯雛鵝表現為舉止活潑,禽苗孵化基地,眼大有神,反應敏捷,卵黃收縮---,毛干后能站穩,啼聲有力,用手握住頸部提起來時,雙腳迅速收縮。對腹大、歪頭等弱雛要淘汰。
三、---飼喂應定時定量飼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飽的喂法。雛鵝在出殼24小時后,要先喂水后開食,喂浸泡的碎米和絲狀青菜。開食后頭兩天喂4~5 次,4~10日齡喂次數增至5~7次,日糧精料占35%,青菜占65%。11~20日齡時,以青料為主。21日齡后,改為谷物類飼料,天天喂4~5次。
四、分開育雛每批雛鵝都有大、中、小之分,因此,必需公道分群,達到全群生長平均、發育整潔的目的。育雛應以小群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檢查,用手把小鵝挪動4~5次,禽苗孵化廠程序,防止有雛鵝堆疊而造成上面凍、中間熱、下面壓。
一要:增加活動。冬季母鵝運動量減少,為防止鵝體過肥,要加強運動。選擇晴朗天氣,把鵝趕到適宜運動的場地,讓鵝多曬曬太陽,以增強體質,利于母鵝的生長發育,增加產蛋。
二要:供足營養。鵝在冬季自身消耗增加,要提高飼料營養標準,平衡鵝體的消耗,禽苗孵化,增強其
御寒能力。一般應適當增加稻谷、玉米等能量飼料,補喂青粗飼料。每只鵝日喂混合精料150~200克,分3次飼喂,其中一次宜在晚上喂給,對提高產蛋率更為有益。
三要:防寒保暖。成年鵝雖然抗寒力提高,但在冬季氣溫過低時,對母鵝的一系列性能也會有一定影響,必須抓好防寒保暖措施,并加大飼養密度,墊厚草料,使室內溫度控制在5℃以上,有條件的可搭蓋塑料暖棚,利用太陽能增加室溫,可使母鵝產蛋率提高15%以上。